文/ 文平理
中美第五輪經貿會談取得積極成果,為會談前雙方再度緊張的經貿關係降溫。中美經貿磋商成果來之不易,需要雙方共同維護。關鍵在於美方與中方相向而行,信守承諾落實磋商成果,不再節外生枝破壞共震,美方更要認識到單邊獨贏逼他國屈服,並非負責任大國所為,不可能取得真正勝利。
自經貿磋商機制確立以來,中美雙方已經進行了五輪磋商,這些持續的對話為兩國經貿關係注入了顯著的穩定性和正面預期。隨着今年數輪磋商相繼開展,雙方恢復了定期交流渠道,就重大經貿關切保持溝通,大大降低了外界對中美「脫鈎」或新一輪貿易戰的擔憂,穩定了市場對兩國經貿關係走向的預期。
此次磋商結束後,中美經貿中方牽頭人、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表示,中美經貿關係的本質是互利共贏,雙方合則兩利、鬥則俱傷,維護中美經貿關係穩定發展,符合兩國和兩國人民的根本利益,也符合國際社會的期待。「中美經貿磋商成果來之不易,需要雙方共同維護。希望美方與中方相向而行,共同落實好兩國元首歷次通話重要共識和今年以來歷次經貿磋商成果,進一步積累互信、管控分歧,拓展互利合作,推動雙邊經貿關係不斷邁向更高水平。」
中美作世界上經濟總量排名頭兩位的大國,對世界經濟穩定發展大局影響舉足輕重,世界各國都期待中美切勿斷鏈脫鈎,保持合作,惠及全球。
事實顯示,中國認真落實中美磋商成果,推動中美經貿關係向前,美國卻小動作不斷,一方面要求中國照顧其關切,例如放寛稀土出口管制,另一方面變本加厲打壓中國,即使在此次磋商前,美國宣布對中國是否履行中美2020年簽署的第一階段貿易協議展開調查。此舉或為特朗普政府在稀土、技術轉讓等領域增加談判籌碼,並為恢復高額關稅提供法律依據。
有評論指出,中國作為負責任大國,展現了大國的定力和智慧,一直主張中美應展現大格局、大擔當,一直反對「脫鈎斷鏈」,共同維護全球產供鏈安全穩定。美方也多次表示,「美方無意與中方脫鈎」「美中經貿關係是全球最具影響力的雙邊關係」。既然有這個共識,雙方就應相向而行,珍惜每一次磋商成果,不斷積累互信、管控分歧,推動中美經貿關係在互利合作的軌道上行穩致遠。
說到底,中美經貿關係能否行穩致遠,關鍵在於美國能否做到言行一致。
特朗普政府在對外經貿問題恃強凌弱,以為各國都要依賴美國市場,揮舞關稅大棒逼迫貿易夥伴重簽利益過度向美國傾斜的貿易協議。早前,特朗普單方宣布,已與韓國、越南、菲律賓等國簽署了很好的貿易協議。結果,近期有關國家紛紛公開反駁,強調未同意部分條款。韓國總統李在明稱,韓國和美國對一項3,500億美元(約2.73萬億港元)投資承諾的關鍵細節仍存在分歧,兩國可能無法在即將擧行的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峰會前敲定貿易協議。
有報道指,美國和印度已非常接近達成貿易協議,且雙方團隊正着手擬定協議文本,但印度堅持必須是「公平且平等的協議」。印度商務部長強硬表態,稱不會在壓力下與美簽署貿易協議,「沒人能左右印度的選擇,沒人能告訴我們不能與俄羅斯合作,就像沒人能告訴我們不能與歐盟、肯尼亞合作一樣。」
正如中國一再強調,經貿關係的本質是互利共贏。美國獨贏通吃,沒有國家會接受,美國即使在貿易戰贏得一時,但必然會輸掉國際影響力、長遠利益。

0 /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