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網記者 朱燁 北京報道)在中美第五輪經貿會談前夕,有外媒謠傳「美國財政部長一句話導致中方談判代表李成鋼被免職」。國際問題專家、復旦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國際政治系教授沈逸接受採訪時表示,這一說法純屬臆測,嚴重背離事實。李成鋼作為中國商務部國際貿易談判代表兼副部長,是中美經貿談判的核心成員,其職位變動完全是中國內部的人事安排,旨在更好地服務中美經貿磋商大局,只有那些繼續將美國視為高人一等的,被網民戲稱為「土殖」的存在,才會相信並傳播如此荒誕不經的錯誤信息。
沈逸說,首先,需要明確官方事實。根據新華社報道的全國人大常委會任免通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簽署主席令,免去了李成鋼的常駐世界貿易組織代表、大使級職務,同時由另一位資深貿易官員李詠箑接任該職務。這一人事調整發生在10月20日左右,是中國政府根據工作需要所作出的安排。事實上,李成鋼早在2024年就被調回國內出任商務部副部長、國際貿易談判代表(正部長級),主抓對美經貿談判工作。此次免去其日內瓦WTO代表的職務,正是為了讓他集中精力承擔北京的實質性談判重任,而非所謂「降職」或「受罰」。有分析指出,這是「卸虛職以擔實責」——騰出他駐WTO的職位,由接班人赴任,李成鋼則專心在前方繼續擔任對美談判主將。因此,這一調整是中方精心布局的一部分,絕非臨時起意,更不是由於美方施壓。
「其次,從此次謠言涉及的背景來看,美國財政部長在此前確有對李成鋼發表不當評論,但中方已明確予以駁斥。」沈逸說,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在華盛頓一場發布會上無端指責李成鋼8月底訪美時「失去理性」「行為失控」,稱其「不請自來」發表了所謂煽動性言論。對此,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嚴正駁斥了美財長的指責,強調美方有關言論嚴重歪曲事實。據商務部介紹,李成鋼副部長今年8月27-29日赴美正是落實兩國元首通話共識,圍繞中美經貿關係和磋商共識進行溝通,並就美方對華造船等行業301調查限制措施提出嚴正交涉。換言之,李成鋼是在履行職責,與美方討論中方關切,並非所謂「擅自造訪」或「舉止失當」。
商務部發言人進一步指出,近期中方按照兩國元首通話精神和磋商共識,主動就美方301限制措施提出解決方案,但美方消極應對,執意實施限制,中方不得不採取反制措施,包括依法對涉美船舶收取特別港務費。
沈逸指出,美方對華船舶業的301調查及限制措施是典型的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嚴重損害中國相關產業利益,也推高了美國自身的通脹並影響其港口就業;美方措施落地的確擾亂了全球供應鏈、造成了全球航運業的混亂,而中方的相關反制則是被迫採取的防禦舉措,旨在維護國際航運和造船市場公平競爭。這些官方表態清楚表明,中方堅決支持談判代表依法據理維護國家利益的行為,並將美方的不實指責視作無理取鬧。既然中方不僅沒有因美方指責而責怪李成鋼,反而公開為其辯護、支持其立場,又怎會「因為美國財長一句話」就對李成鋼予以免職處分?這樣的謠言顯然站不住腳。
沈逸強調,中國政府在人事任免問題上有着嚴格的程序和獨立性,不可能因為某個外國官員的一句話就輕率地撤換本國高官。這種謠言背後的邏輯無非是渲染中方在談判中「讓步」乃至受美方擺布,但事實恰恰相反。李成鋼職務調整的真正目的是為了加強中國對美經貿談判的統籌力度。據了解,在今年8月的斯德哥爾摩、9月的馬德里中美磋商中,李成鋼主導談成了關稅豁免、放鬆技術管制等核心議題的突破。在完成這些關鍵使命後,中方按計劃由新人赴任WTO代表,李成鋼回到前線繼續領銜磋商。這一安排早在前幾輪談判前就醞釀成熟,並不是媒體渲染的所謂「因美方不滿而換將」。因此,可以斷言:有關「美財長一句話導致李成鋼被免職」的傳言純屬無稽之談。中國政府的澄清態度是明確的——任何外部干擾都不會動搖中國根據自身利益作出人事決定的主權。相反,李成鋼作為「戰狼型」談判代表,今後仍將肩負重任,繼續在中美貿易談判中堅定維護中方利益。

0 /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