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32歲男子鍾某軍在深圳大鵬半島國家地質自然公園獨自徒步過程中失聯。10月21日,鍾某軍在海邊被找到,但最終經搶救無效離世。
根據其手錶軌跡,鍾某軍最後出現在園內七娘山「望郎歸」附近,隨後便消失不見。
這已是深圳七娘山80天內第3名遇難的徒步者。10月26日,相關話題登社交平台熱搜,引發廣泛關注。
短短80天
3條生命在此消逝
今年8月10日下午4點半左右,27歲男子蔡某抵達「望郎歸」山頂,並向女友發送了風景照,但隨後失去音訊。10月18日,有徒步者在山上發現一具遺骸。後經警方DNA比對,確認為蔡某遺體。
9月6日,58歲男子魏某在七娘山徒步失聯。9月11日,經過多部門聯合搜救,該男子被找到,但確認已無生命體徵。警方初步排除刑事案件。
3個月不到,七娘山「望郎歸」區域已連發3起徒步失聯遇難事件,為戶外徒步敲響了警鐘。
低海拔≠低危險
擁抱自然,也應心存敬畏
10月24日,深圳大鵬半島國家地質自然公園發文鄭重提醒:這裏不是市政公園,而是山高林茂、地形複雜的自然保護地。
海拔不高的「望郎歸」
為何屢成險地?
▶未開放區域野路岔口縱橫
「望郎歸」山峰海拔約434米,位於七娘山主峰的東南方向,登臨後有絕佳的觀海視角,近年來成為戶外愛好者的熱門打卡地。
但它處於公園內的未開放區域,岔路極多、礁石密布,極易發生迷路、受傷甚至墜海意外。
園方曾發文提醒,「望郎歸」等野景點沒有成形道路、沒有手機信號、沒有應急救援設施,只有崎嶇難辨的野路和意想不到的懸崖險灘。管理處已設置大量警示牌,並開展常態化巡查勸阻,但仍有遊客冒險前往。
▶徒步者低估風險缺乏物資
海拔只有434米,徒步App上不到10公里……這些看似低門檻的關鍵詞,讓不少人「誤入歧途」。
一名國慶剛走完「望郎歸」環線的徒步愛好者回憶,「下山時整條路幾乎都是石頭,特別大的岩石直接攔在中間,要手腳並用才能爬過去。」下山途中,他們還不斷遇到第一次爬山、在山裏迷路、幾乎沒有什麼戶外裝備、沒有對比軌跡和衛星定位的徒步者。
另一名徒步愛好者回憶,他和朋友因為覺得海拔低,低估了徒步難度,3人每人只帶了3瓶礦泉水和1瓶功能飲料就出發了。最困難的是,他們在途中就把水喝完了,「前面看不見路,回撤的話更難,這種恐懼很容易讓人失去理智思考。」
社媒上多篇「望郎歸」相關的分享帖文,被平台標出:該地存在風險,請注意安全並遵守當地政策規定。
▶獨自出行 應急支援難
回顧這3起事件,3人均為獨自擅闖未開放的「望郎歸」區域,因缺乏同伴照應與及時的應急支援而喪生。
自2023年以來,公園管理處已參與救援行動229起。很多遊客因體力不支、缺水、迷路或天黑被困而求助,雖大部分有驚無險,但獨自闖入未開放區域的行為,無疑是將自身置於極大的危險之中,於己於人都是不負責任的行為。
未開發區域不能去,正規地點徒步、登山就可以「說走就走」嗎?
徒步、登山安全指南
出發前三項準備別忽視
▶物資準備:攜帶好裝備物資,包括衣物、食品、飲料、應急藥品、常用登山工具、手電筒、手機及移動電源等。
▶路線評估:切勿擅自冒險前往未開發、未開放的林場、保護區、水庫等危險區。關注當地天氣情況,提前做好路線評估。
▶結伴同行:應跟隨具有戶外經驗的專業嚮導一同出行,以防遇險時孤立無援。
迷路、被困如何自救?
▶發出求救信號:如遇危險,要保持冷靜,減少體力消耗,及時撥打報警電話或發出求救信號。
夜間可用手電筒發出燈光求助,可用手掌遮擋光源來控制燈光。
白天可用鏡面反射來替代燈光,發出求救信號。
▶搭建臨時庇護所:可因地制宜或利用折斷的樹枝、樹榦、石塊等搭建臨時庇護所,以應對惡劣天氣。
國家應急廣播提示:
登山徒步務必選擇
已開放有人員管理的正規區域
做足準備 謹慎參與
結伴而行 安全第一
(來源:國家應急廣播)

0 /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