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魏明德
10月24日,中共中央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了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這份文件立足「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點,為未來五年乃至更長時期的發展指明了方向。全會精神總結了過往成就,動員了新時代新征程,體現了黨中央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決心。
一、承前啟後的關鍵五年
「十五五」時期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要階段。全會指出,全球格局在深刻調整,科技革命在加速演進,國內需求結構在持續升級。中國既面臨國際競爭壓力,也迎來轉型發展機遇。全會強調「高質量發展」與「高水平安全」要平衡。經濟要提質增效,國家安全屏障要築牢。這一戰略定位總結了歷史經驗,回應了未來挑戰,彰顯了黨中央對發展規律的把握。
二、七大任務構建新發展格局
全會提出了七大發展目標,涉及經濟、科技、文化、民生、生態、安全等多個領域。
經濟上,全會明確要用創新驅動產業升級。傳統產業要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同時,要培育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等未來產業,形成新質生產力。科技上,要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實現高水平自立自強。國家要布局實驗室和科技基礎設施,夯實基礎研究。文化上,要提升國家軟實力,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增強文化自信。民生上,共富被放在重要位置。全會提出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推進共同富裕,讓發展成果惠及全體人民。生態上,要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建設美麗中國。安全上,要構建新安全格局,保障糧食、能源、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為發展提供穩固支撐。這些目標統籌了效率與公平,兼顧了發展與安全,體現了高質量發展與高水平安全的統一。
三、產業、科技、開放三大領域攻堅
全會聚焦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科技自立自強、高水平對外開放三大領域,提出了改革舉措。
產業升級上,全會強調「固本與育新」並重。一方面,要推動鋼鐵、化工等傳統產業技術改造,提升全要素生產率。另一方面,要布局未來產業,搶佔全球科技競爭制高點。
全會提出要統籌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建設。科技上,要以「教育-科技-人才」一體發展為抓手,通過產學研深度融合,打造全球人才高地,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實現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強。中國創新成果不斷湧現,並一直與世界分享成果。縱使在逆全球化背景下,中國仍繼續加大國際科技合作與交流的深度與廣度。
香港擁有5家世界排名百強大學,並擁有全球最國際化的大學,香港有4所大學在大灣區設有分校,擁有17家全國重點實驗室,國際國內科研交流合作經驗豐富,未來香港在這方面要與「十五五」規劃進一步深度對接,助力推動國際深層次科研合作。
在當前國內外形勢下,全會仍堅持對外開放,主動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擴大服務業開放。中國要通過綠色合作、數字合作、健康合作,更深度融入全球創新網絡,提升國際競爭力。這些舉措的目標是到2030年基本建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化經濟體系,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奠定基礎。香港更應在「一國兩制」下,充分發揮「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獨有優勢,助力國家高水平對外開放,推動「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
全會強調,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根本保證。通過黨的自我革命引領社會革命,全會為現代化建設提供了政治保障,確保發展航向正確、力度不減。歷史證明,中國的發展是在應對挑戰、破解難題中前進的。從脫貧攻堅到抗疫鬥爭,從科技攻關到生態治理,每一次突破都凝聚着實幹的力量。未來五年,我們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擔當,將藍圖轉化為現實。
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擘畫的「十五五」藍圖,是時代的答卷,也是人民的期待。在黨中央的領導下,我們將共同書寫中國式現代化的壯麗篇章!
(筆者為港區全國政協委員)

0 /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