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四中全會公報解讀 專家:「十五五」數字中國建設提升國家競爭力 縮小全球數字鴻溝

2025-10-26 15:07:56 神州

(香港文匯網記者 劉凝哲)二十屆四中全會日前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下稱「十五五」規劃建議),將高質量發展取得顯著成效等列為未來五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全會公報提出,要加強原始創新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深入推進數字中國建設。同濟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尤建新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數字中國建設能夠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升國家整體競爭力,為保障和改善民生提供堅實的物質基礎和技術支撐,是國家戰略層面的重要舉措,與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緊密相連。

「『十五五』期間,數字技術將更加深入地融入到經濟、社會的各個領域」,尤建新表示,在醫療領域,通過互聯網醫院、遠程診療等技術,能實現優質醫療資源的下沉,讓更多患者受益。在教育領域,數字教育資源的不斷豐富和完善,將為學生提供更加個性化、多樣化的學習方式,促進教育公平和質量提升。同時,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能夠對社會運行中的各種數據進行收集、分析和挖掘,實現對社會治理問題的精準識別和預測,從而提高社會治理的效率和水平,為民生保障提供更加精準、有效的服務。

尤建新認為,「十五五」時期,中國將進一步加強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擴大數字服務的覆蓋範圍,讓更多的人能夠享受到數字技術帶來的便利。數字生活的場景將不斷豐富,從數字消費、數字娛樂到數字社交等,將全方位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的生活需求,提升人民群眾的生活品質和幸福感。數字技術還能推動產業創新發展,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和經濟增長點。

數字經濟是全球多國的發展重點,而數字中國建設有着「以人民為中心」的明顯特徵。尤建新認為,數字中國建設推動數字基礎設施的廣泛普及和升級,中國不僅自己在5G基站總數、算力總規模等方面取得成就,還與其他國家開展合作,縮小全球範圍內的數字鴻溝。中國數字技術在能源、交通、農業等多個領域實現的創新應用,推動這些領域智能化升級,並全球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新的模式和路徑。數字中國建設促進了數字貿易的繁榮,中國的跨境電子商務等數字貿易模式發展迅速,為全球消費者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購物體驗。

「中國積極推動數據跨境流動與治理協作,打破數據壁壘,促進全球數字貿易規則的完善,推動全球數字貿易的自由化和便利化,為全球經濟增長注入新的活力」,尤建新認為,以人民為中心的數字中國建設經驗的分享和傳播,有助於推動全球數字經濟治理體系的完善,對全球經濟可持續發展具有很多積極貢獻。

責任編輯: 之袁
評論(0

0 / 255

顯示更多...
相關推薦
評論成功,請等待管理員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