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中信證券-深擔集團-3號知識產權資產支持專項計劃(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掛牌活動」在深圳證券交易所舉辦,現場發布了全國首單境外知識產權境內融資及全國首單境外資金認購境內知識產權ABS(資產支持證券)。
據深圳商報訊10月26日報道,這是全國首創「雙跨境」模式知識產權金融國際化項目。本次項目發行規模4200萬元,精準聚焦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科創企業國際化布局知識產權的特點,入池企業涵蓋生物醫藥、智能建造、信息技術等前沿領域,所有借款企業均以其核心專利、實用新型技術等知識產權提供質押。
在知識產權跨境質押創新方面,由海梁科技(香港)有限公司將在香港知識產權署獲得授權的專利在香港完成質押登記後,為向深圳擔保集團有限公司(簡稱深擔集團)申請的融資提供增信,融資資金支持其深圳母公司深圳市海梁科技有限公司用於福田口岸「深空之城」低空交通項目的配套基礎設施及充電設備項目,該項目未來有望實現深港低空直達,這是全國首次在知識產權證券化項目中引入境外知識產權提供增信。未來更多企業可憑藉其自持或關聯方持有的境外(如香港)知識產權,於境外完成質押登記後,作為境內融資的有效增信手段,實現境外知識產權在境內的價值認可與金融應用。
在深港資金跨境認購創新方面,復星國際證券有限公司作為此次特邀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參與認購,這是全國首次在知識產權證券化項目中引入境外合格投資者通過QFII直接參与境內發行,不僅為知識產權證券化提供了多元的融資來源,同時為深港跨境資本雙向流動和金融市場互聯互通擴展新渠道、注入新活力,促進企業創新發展。
本次項目由工行深圳市分行、深擔集團等單位聯合發起,由深擔集團作為原始權益人在中信證券等機構助推下發行落地。工銀理財等機構投資者積極認購發行份額。
今年以來,深圳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深圳市知識產權局)會同相關部門進一步深化知識產權金融綜合試點工作,不斷探索知識產權金融支持科技創新和文化發展的新模式。出台實施《知識產權金融生態綜合試點工作方案重點任務落實清單》等一系列知識產權金融政策文件,構建了市區聯動、風險共擔的支撐體系。
其中,知識產權質押融資補貼比例最高達70%,質押融資風險補償比例最高達50%,實現知識產權與徵信擔保信息共享互通,推動質押登記全流程無紙化辦理,線上審批最短實現「一日辦結」。落地首批數據知識產權服務信託,成立全國首個海外知識產權保險聯共體,持續探索知識產權內外部評估體系建設。
據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透露,今年以來,全市密集發行4筆人工智能主題知識產權證券化產品,精準服務55家技術研發型企業,覆蓋機器人融合技術、多模態感知等前沿領域,通過金融手段加速人工智能技術產業化進程。率先發行國內首批園區專項知識產權證券化產品,覆蓋南山區科技園、龍崗區天安雲谷等重點產業園區,涵蓋智能製造、數字技術、新材料等產業領域,推動知識產權金融資源向關鍵領域集聚。
2025年新發行20單規模共31.23億元的知識產權證券化產品,累計發行118單總規模248.65億元的知識產權證券化產品,惠及企業1714家,發行量和發行規模持續領跑全國。

0 /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