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2025可持續發展青年科學家獎揭曉 共四人獲獎

2025-10-25 16:46:45 科技

(香港文匯網記者 連慜鈺)25日,深秋的溫州氣溫微涼,但絲毫未減2025世界青年科學家峰會主會場的熱烈氣氛。現場座無虛席,來自世界各地的青年學者、科研領軍人物與產業代表濟濟一堂。伴隨着熱烈的掌聲,4位中外青年科學家依次走上領獎台,從頒獎嘉賓手中接過象徵榮譽的獎牌——他們是2025年「可持續發展青年科學家獎」的獲獎者。

第三屆「可持續發展青年科學家獎」(Young Scientist SDGs Award)頒發給了英國Porotech的聯合創始人、首席技術官劉穎俊(Liu Yingjun),意大利都靈大學教授瑪麗安傑拉·魯索(Mariangela Russo),瑞士蘇黎世應用科技大學教授沃爾夫岡·特雷斯(Wolfgang Tress),以及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特任教授王輝(Wang Hui)。受訪者供圖

今年,第三屆「可持續發展青年科學家獎」(Young Scientist SDGs Award)頒發給了英國Porotech的聯合創始人、首席技術官劉穎俊(Liu Yingjun),意大利都靈大學教授瑪麗安傑拉·魯索(Mariangela Russo),瑞士蘇黎世應用科技大學教授沃爾夫岡·特雷斯(Wolfgang Tress),以及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特任教授王輝(Wang Hui)。他們分別因在化合物半導體材料、分子與細胞生物學、有機與鈣鈦礦光伏及光子量子計算等領域的卓越貢獻而榮獲大獎。每位獲獎者將獲得100萬元人民幣獎金。

「獲得『可持續發展青年科學家獎』,我深感榮幸。這份認可不僅是個人榮譽,更提醒着我們共同肩負的責任——建設一個更加持續、包容的未來。它印證了勤奮、好奇與堅守能夠引領我們取得重要成就。」瑪麗安傑拉·魯索在發表獲獎感言時激動地說。

2025年「可持續發展青年科學家獎」由世界青年科學家聯合會、溫州世界青年科學家成長基金會、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與領導力發展中心共同發起,面向全球青年科學家,旨在遴選並表彰為解決人類發展難題作出卓越貢獻的青年科技領袖。本屆「可持續發展青年科學家獎」選取聯合國17項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中的8個領域作為關鍵評獎方向,鼓勵青年科學家以重大原始創新和關鍵核心技術突破為可持續發展目標作出貢獻。獎項於2025年5月30日啟動申報,於8月31日截止申報,期間共收到了來自29個國家和地區的204份申請。

青年科學家擁有無限可能

據主辦方介紹,「可持續發展青年科學家獎」每年評選一次,每次評選出不超過5名獲獎者。申請者年齡需在45周歲以下,性別、國籍不限,可採用自主報名或推薦報名方式申報獎項。自2023年以來,「可持續發展青年科學家獎」已成功評選兩屆,共有來自國內外的7位科學家榮膺此獎。

「本次活動中,來自世界各地的青年科學家得以在峰會這個平台上展現自己的成果,進行自由交流,衍生出無限的創意,為實現聯合國所制定的可持續發展的目標,群策群力,並且在中國的土地上講出中國的可持續發展故事。」活動現場,劉穎俊表示,「我覺得青年科學家最大的優勢就是他們不容易被定義,有無限可能。在未來可持續發展這一條路上,我相信我們的青年科學家能夠通過他們自己的努力,把個人的可持續成長和人類的可持續進步同頻共振。」

據了解,劉穎俊聚焦於化合物半導體研究,發明了晶圓級多孔化技術,完成了從 2 英寸到 12 英寸晶圓的跨越,攻克了量產瓶頸,為增強現實設備提供了核心支撐。他與團隊解決了microLED全彩顯示系統的多個商業化難題,推動Porotech與全球領先創新企業展開緊密合作,以材料技術賦能更加節能、互聯和包容的世界。他率先組建人類–人工智能協同研發團隊,並積極推動可回收晶圓技術的開發,以實現襯底的循環再利用,進一步促進半導體產業的綠色與可持續發展。

以跨學科協同之力直指全球性挑戰

本屆「可持續發展青年科學家獎」的獲獎者,共同勾勒出一幅「解決方案提供者」的群像。他們不再局限於單一學科的探索,而是以跨學科的協同之力,直指清潔能源、氣候變化、公共衞生等最緊迫的全球性挑戰。他們的工作共同印證了一個趨勢——可持續發展,正從宏大的理念,加速落地為一項項具體的技術突破與工程實踐。

未來,「可持續發展青年科學家獎」將繼續秉持「科技的未來在青年」的美好願景,評選出更多在可持續發展領域發光發熱的頂尖科學家,讓科學的光芒照亮可持續發展前路的同時,為全人類的共同福祉貢獻科技力量。

責任編輯: 宋得書
評論(0

0 / 255

顯示更多...
相關推薦
評論成功,請等待管理員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