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王玨 北京報道)中共中央24日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和解讀中共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商務部部長王文濤在會上介紹了「十五五」規劃建議(下稱《建議》)部署中國進一步擴大開放和引用外資的情況。他表示,中國將積極擴大自主開放,兼顧中國之需與世界之盼,主動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以服務業為重點,擴大市場准入和開放領域。同時,聚焦打造開放高地,搞好各類開放試點試驗,讓中國大市場成為全球大機遇、全球創新的試驗場、應用場、利潤場。王文濤強調,「我們開放也好,引資也好,都不搞損人利己、零和博弈那一套,而是互利共贏、共同發展」。
王文濤說,「十四五」時期,中國實際使用外資累計7,200多億美元,新增外企24萬多家,引資大國的地位依然穩固。今年3月,習近平主席在會見國際工商界代表時,充分肯定了外資的重要作用,表明中國擴大開放的堅定決心。
擴大教育文化領域自主開放
關於「十五五」時期的對外開放工作,王文濤介紹,《建議》從多方面作了部署。一是積極擴大自主開放,要主動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以服務業為重點,擴大市場准入和開放領域,特別是擴大增值電信、生物技術、外商獨資醫院等開放試點,有序擴大教育、文化領域自主開放;二是推動貿易創新發展,《建議》對貿易強國的三大支柱,即貨物貿易、服務貿易和數字貿易這三大支柱都有部署;三是拓展雙向投資合作空間,要擦亮投資中國的品牌,塑造吸引外資新優勢。
打造「購在中國」品牌
王文濤指出,下一步,一方面,要把中國大市場優勢充分發揮出來。中國現有14億多人口,未來十多年中等收入群體將超過8億,市場潛力巨大。中國將大力提振消費,打造「購在中國」品牌,讓商品和服務消費都「火」起來;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促進人工智能、生物科技、新能源等產業發展,讓中國大市場成為全球創新的試驗場、應用場、利潤場;加快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方向,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許多跨國公司表示,『投資中國不是可選項,而是必選項』」。
讓外企願意來留得住發展好
另一方面,要讓中國大市場成為全球大機遇。王文濤表示,「外企不是外來客,而是一家人」,中國超大規模的市場也是外企的機遇。中國將按照「宜早不宜遲、宜快不宜慢」的要求,進一步降低市場准入門檻,服務業是接下來開放的重點。此外還將持續優化服務,辦好外企圓桌會,把企業的「需求清單」變成「服務清單」,擦亮「投資中國」品牌,讓外資企業願意來、留得住、發展好,共享中國發展新機遇。
堅定維護全球產供鏈安全穩定
王文濤還特別提到近期外界關注的中美經貿問題。他強調,對話和合作是中美唯一正確的選擇,中國作為負責任大國,一直反對的是脫鈎斷鏈,堅定維護的是全球產供鏈安全穩定。前4輪經貿磋商充分證明,中美在相互尊重、平等協商基礎上,完全可以找到解決彼此關切的辦法,找到正確的相處之道,推動中美經貿關係健康、穩定、可持續發展。
未來五年 中國這樣謀劃
商務部部長王文濤:
●我們既看GDP也看GNI,既重視「中國經濟」也重視「中國人經濟」。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過去我們的開放是「跟跑」,現在我們的開放是要「領跑」。
●「一帶一路」不是「獨角戲」,而是「大合唱」。
國家發展改革委主任鄭柵潔:
●中國經濟靠實體經濟起家,也要靠實體經濟走向未來。
●《建議》明確推動東、中、西部和東北四大板塊,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三大動力源,長江、黃河兩條綠色發展帶取得新的突破。
●「十五五」時期預計將建設改造地下管網超過70萬公里,新增投資需求超過5萬億元。
●「十五五」時期,將進一步扎實開展增量政策的一致性評估,強化經濟政策、非經濟性政策的協同,增強非經濟領域政策一致性。
中央財辦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中央農辦主任韓文秀:
●農業農村現代化關係中國式現代化全局和成色,是需要優先補上的最大短板。
●着眼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全局,把常態化幫扶納入鄉村振興戰略統籌實施,確保不發生規模性返貧致貧。
整理:香港文匯報記者 王玨

0 /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