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 非牟利機構青年成就香港部(JA Hong Kong)與星展基金會近日舉辦「理財展人生計劃」,以沉浸式理財及職涯規劃工作坊,讓中學生透過模擬人生、職場導覽及互動學習,體驗不同階段的財務規劃需要,掌握理財知識及認識不同行業機遇,提前裝備未來職場所需的技能與態度。學生透過線上模擬人生遊戲學習平台,扮演不同職業角色,體驗相對應的收入水平與財務挑戰,學習規劃預算、訂立儲蓄目標、管理支出及投資等關鍵概念,並掌握「量入為出」、「複利效應」、「未雨綢繆」等以策劃成功人生。
工作坊亦安排學生參觀星展辦公室,親身感受真實職場環境,深入探討金融業與科技發展趨勢,了解不同崗位的工作內容與發展路徑。
青年成就香港部行政總裁蔡卓慧表示,該計劃為期三年,去年至今逾有4,000名中三至中六學生參加,由700名義工指導下學習理財概念,有九成參與學生認為有提升財務知識和管理技能,並幫助他們更理解職涯規劃對生活品質的重要性;更有82%學生在參加計劃半年後仍繼續將所學應用於日常生活之中,養成儲蓄和開支記錄,建立積極的理財觀念與習慣。
學生在工作坊均參與模擬人生遊戲,有學生在遊戲中更成為大贏家,但亦有學生過渡利用信用卡處理財務,導致大量負債。中華基督教會譚李麗芬紀念中學學生邱乙烆模擬一名大學畢業生及一名退休人士,他以高風險投資,令儲蓄增加,在活動後令他明白儲蓄重要性,在現實生活中,有儲蓄習慣,他有設定收支預算,至今已有5位數字積蓄。
馬鞍山聖約瑟中學學生黎嘉琪則模擬一名軟件開發員,生活開支令其入不敷支,她後來進修後得到晉升,每月增加6,000元薪酬,得到長遠回報。她坦言,從沒想過一個人獨立生活的開支如此多,工作坊讓她明白到更需要儲蓄,笑言:「喜歡了儲錢!」但她亦曾將積蓄的小部份用於心頭好,曾花以3,200元購買喜歡的男團演唱會門票,全程花近5,000元到澳門「追星」。
沙田蘇浙公學學生張卓言分享,他在工作坊後最大改變就是從過度消費轉向到有計劃儲蓄。「以往我花很多錢看電影上,參加工作坊後,我學會設定優先順序,學會透過儲蓄實現不同的理財目標。」德蘭中學學生黃嘉怡表示:「以往每月很快花光零用錢,現在的我會將零用錢分為消費、儲蓄和投資三部分,學會量入為出。」

0 /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