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腦中之魔》獲最佳長篇!華語科幻文學大賽獲獎作品新鮮出爐

2025-10-24 19:31:42 神州
2025成都華語科幻文學大賽成果發布會現場。(記者 李兵 攝)

(香港文匯網記者 李兵 成都報道)10月24日,成都華語科幻文學大賽成果發布活動在成都科幻館隆重舉行。是次大賽共徵集有效作品2007部,較上年提升72%;題材覆蓋太空歌劇、近未來社會學、生物科幻、賽博推理、架空史詩等14個細分領域,形式拓展到文學、電影/遊戲劇本、AI視頻、VR大空間、舞台劇與短劇等多元賽道。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海外稿件增至166部,參賽者來自35個國家,國際化顯著提速。

第81屆世界科幻大會主席本·亞諾現場致辭。(記者 李兵 攝)

活動現場,第81屆世界科幻大會主席本·亞諾,《星球大戰》動畫劇集出品人阿特爾·伊索姆,好萊塢著名動畫導演道爾頓·格蘭特等世界級科幻大咖,王晉康、何夕等中國科幻四大天王,海漄、趙恩哲等全球科幻最高獎雨果獎得主,寶樹、楊晚晴等銀河星雲雙料得主齊聚一堂,讓成都科幻館再度閃耀熠熠星輝。劉慈欣、羅伯特·索耶、理查德·泰勒、巴勃羅·巴斯克等世界著名科幻作家,紛紛發來視頻祝賀。

「科幻的魅力在於想像和創造,這種魅力正以超乎預期的速度,轉化為推動華語科幻發展的強大能量。」中國作協原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施戰軍在致辭中充分肯定成都華語科幻文學大賽取得的進步。

首發首秀成果豐碩

當天,本屆成都華語科幻文學大賽成果現場發布,累計頒發10個單元類別的獎項。最佳科幻電影劇本:《如願》武虹;最佳幻想類遊戲劇本:《六道眾生》何夕原著、萬象凌雲創作;最具影響力IP轉化案例:京東方藝雲科技《啟程:火星》VR大空間航天數字探索展;最佳未來同行者作品:《俱蘆洲》寶樹;「十年十部•最受歡迎的科幻文學翻譯出海作品」:《群星》 《三體漫畫(第一部)》《時空畫師》《黑暗森林》《死神永生》《荒潮》《時間的救贖》《夏之夢:夏茄英文短篇集》《醫院》《球狀閃電》;最佳青少年科幻作家:《捕光族》寧夏、《金日唐朝》李天昊、《當我睜開眼》悟江、《意志自由》于笑笑、《記憶琥珀》劉歆妍、《我們為月亮而墜落》孫九聰、《落木千山》光容霆、《敦煌 神月篇》李思淇、《深淵凝視》林思睿、《蝴蝶密碼》歐陽子毅;年度科幻AI視頻作:《太陽墜落之時》鄭航、《傻子:殼榮耀與倖存者》朱雷蒙、《零》李超,《迴》劉嘉睿、《萬物生》石驁劼;最佳短篇科幻作品:《倍速世界》段子期;最佳中篇科幻作品:《永恒列車》阿缺;最佳長篇科幻作品:《腦中之魔》羅夏。

羅夏的作品《腦中之魔》獲最佳長篇科幻作品獎。(記者 李兵 攝)
段子期的作品《倍速世界》獲最佳短篇科幻作品獎。(記者 李兵 攝)
阿缺的作品《永恒列車》獲最佳中篇科幻作品獎。(記者 李兵 攝)

為讓科幻與產業更好地結合,發布活動中還拋出了多項「首發、首秀」。十大科幻動畫/電影概念片(《假手於人》《大地原點》《那一把高維的刀》《如願》《天門》《俱蘆洲》《夢歸白堊紀》《第五奇跡者》《提升之月》《天府方舟》)與五大科幻遊戲概念片(《異時之夏》《回聲疊城》《拉格朗日之影》《六道眾生》《最後的晚餐》)同台發布;「幻影時空+Seko」——號稱「全國首個科幻AI一站式創意生成平台」開啟內測;「科幻IP成都造」——全國首個科幻IP數字資產聯合授權庫發布;「硅基時代」大型機器人綜合消費體驗中心進行路演;而由相關科協主持的沙龍上,「AIGC科普熊貓文化產業發展聯盟」也宣布成立。

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四川省作家協會主席、大賽評審委員會主席阿來點評參賽作品。(記者 李兵 攝)

「本屆大賽的入圍名單,就是一幅生動的華語科幻生態圖譜,既有成名大家的力作,也有新銳作者驚艷亮相,還有眾多青少年充滿靈氣與潛力的『捕光族』。」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四川省作家協會主席、大賽評審委員會主席阿來表示,這種名家與新秀並駕齊驅、前輩與後浪彼此激賞的局面,有利於華語科幻的健康發展。

北京科幻指數列第一

當天,中國科幻研究中心發布了《2025中國科幻城市指數報告》,構建起了涵蓋「基礎環境與發展支撐」「科幻產業與消費活力」「文化傳播與公眾參與」「科幻融合與城市建設」四大維度的指標體系,共包含18項具體指標,力求全面、立體地反映城市科幻發展的真實面貌。評價結果顯示,全國GDP萬億城市中,科幻指數排名前十的城市依次為:北京、成都、上海、深圳、杭州、南京、重慶、廣州、武漢、青島。

同期發布的《2025中國成都科幻產業報告》指出,自2023年世界科幻大會以來,成都以建設「中國科幻之都」為目標,在政策體系上實現從「頂層設計」到「制度落地」的跨越,在產業結構、項目布局、文化氛圍與國際傳播等方面展現出前所未有的生機與活力,逐步形成以內容創新為核心、以技術賦能為支撐、以產業集聚為特徵的現代科幻產業體系。2024年,成都科幻產業呈現五大亮點:政策支撐向發展動能轉化,產業能級持續提升;文化創意與科技創新融合,成就多維共振格局;科幻元素與文旅場景交織,打造消費新增長極;科幻遊戲國際化布局加速,開啟文化出海新篇章;產業生態向文化生態躍升,「科幻、科普、科創」形成閉環。

此外,硅基時代機器人科幻主題消費中心建設、「幻影時空」科幻劇本創作平台合作建設、《回聲疊城》科幻遊戲開發、《龍之變》《海漄怪奇作品集》原創作品一帶一路國家出版、共建AIGC科幻劇場合作項目未來大師獎科幻IP視覺合作及文創品開發等6個項目,在活動現場進行了集中簽約儀式。

「不是只放『概念』,而是把『概念—模型—DEMO—路演—對接』一步一步攤開,讓平台與投資方看見明確的落點與回報路徑。」大賽組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本屆成都華語科幻文學大賽交出了一份指向「內容—技術—場景—消費」閉環的產業化答卷,突出了「想像力驅動生產力」主題。

責任編輯: 孫嬌嬌
評論(0

0 / 255

顯示更多...
相關推薦
評論成功,請等待管理員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