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黃子龍)中共二十屆四中全會23日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多名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及全國政協常委表示,對「十五五」規劃引領國家發展再創高峰充滿信心。社會各界應共同把握機遇,善用香港「一國兩制」的優勢,為實現「十五五」規劃而奮鬥。
全國政協常委唐英年表示,「十五五」規劃勢將在「十四五」規劃奠定的堅實基礎下,開啟國家發展新征程。文化產業發展不僅作為香港新興的經濟支柱,與金融等傳統優勢產業並行,更能展現國家的軟實力,推動香港繁榮進步,加強國際交往。社會各界應共同把握「十五五」規劃為香港帶來的機遇,善用香港「一國兩制」的優勢,讓香港更好地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對接國家發展戰略,為香港經濟作出貢獻。
全國政協常委、香港福建社團聯會榮譽主席吳良好表示,全會是在中國式現代化關鍵時期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對「十五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作出全面部署,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全局性、戰略性的要求,特別是在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加快科技自立自強、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等方面作出規劃,為今後5年國家經濟社會發展指明了方向,在國家現代化建設進程中具有承前啟後的里程碑意義,極大鼓舞了全國人民的信心。香港社會各界要深入學習領會全會精神,特別是要引導廣大香港青年深刻認識國家發展大勢,增強國家意識和愛國精神,將個人發展融入國家發展大局。要充分發揮香港「一國兩制」的制度優勢,不斷鞏固提升香港的競爭力,為維護香港長期繁榮穩定、推進強國建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徐莉表示,從香港角度看,「十五五」規劃將為香港注入強勁動能。首先,在高質量發展方面,香港作為國際金融、貿易和航運中心,可積極對接國家經濟轉型,深化粵港澳大灣區合作。例如,規劃強調科技自立自強,香港擁有完善的科研基礎和國際化人才優勢,可參與國家創新體系建設,如發展人工智能、生物科技和新材料產業,不但能吸引全球投資,還能為香港青年提供更多就業機會,助力經濟多元化。
貢獻國家現代化建設 強化人才引育支撐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李聖潑表示,過去幾年香港因為國家「十四五」規劃的定位以及支持,令香港不少經濟民生難題都得到改善。「十五五」規劃,香港一樣有角色、有定位,未來香港社會各界,要把握好國家「十五五」規劃帶來的機遇,既在本職崗位做好本分,亦要貢獻國家現代化建設,凝心聚力,增強香港以至國家的高質量發展動能。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黃英豪表示,香港作為一個國際貿易中心,在未來五年又將迎來巨大的新機遇。內地企業出海潮在「十五五」規劃後會更蓬勃,香港必須當好「超級聯繫人」,各種服務業聯同出海將成趨勢,帶來巨大機遇。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黃冰芬表示,要將機遇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發展成果,香港還需要努力維護好國家安全與社會穩定,強化治理效能,強化人才引育的支撐,尤其要加速推動北部都會區成為多元經濟發展的新動能新載體,期望有新空間、新平台,匯聚更多了解國情、有國際視野及專業技能的優秀人才,為香港在「十五五」新時期的各項發展需要提供智力、能力及實力的支持。
0 /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