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來論|霍啟剛:四載同行 提交一份「文體+」的務實答卷

2025-10-23 15:23:53 來論

文/霍啟剛

今日,第七屆立法會順利完成最後一次會議,當大主席宣布休會,我步出會議廳的一刻,心中百感交集。時光荏苒,四年任期轉眼便過去,象徵着階段性的成果。在完善選舉制度後的議會環境下,在行政立法關係的良性互動中,在貫徹落實愛國者治港的原則堅持下,全港市民共同見證了香港社會邁向由治及興,議會亦穩定行使其憲制職能,維持有效運作。百案砥礪而成,審議通過的政府法案和工程項目較完善選舉制度前大幅增加,更履行了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憲制責任,完成了纏繞香港超過26年的基本法二十三條立法工作。這些數字和成果背後,是立法會全體人員誠心務實推進議會工作的展現,齊心協力令議政工作保持高效提升。本人十分榮幸能參與本屆立法會工作,在由治及興的關鍵節點與各位同僚群策群力為香港開創新篇章。

立足業界,促進跨界創新

還記得四年前報名參選體育、演藝、文化及出版界議員時,正處於新冠疫情。我以「連結」、「跨越」、「創造」作為核心理念,希望推動各項優勢產業協同發展,為業界尋求突破。這幾個關鍵詞不僅是口號,而是一直貫徹在我工作和倡議中的重要精神。在這四年的議會工作中,我盡職履責,終未負所託,與業界攜手在實現「文體+」願景的路上努力,以建設本港成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為主軸,系統性研究文體政策的實踐成效,並積極聽取業界聲音,連結各界,促成跨界合作,實現了從政策倡議到實踐的跨越。

在擔任議員之初,我便倡議成立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冀以政策導向整合資源,發揮香港文體旅融合的優勢。感謝特區政府接納建議,於2022年成立了文體旅局,讓文體旅局成為強化文體產業發展建的良好平台,落實香港成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的國際地位,做好香港在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中的重要角色。在這一屆立法會,各位議員同事對文體事業、文體產業的關注較以往更甚,令文體產業化發展升上一個新的台階。有關討論也並非局限於議事廳內,我與不少議員都行多一步,積極搭建跨界別活動及交流合作平台,與政府各部門協作一起落實「文體+」。

未負所託,投身議會內外

我深知立法會議員的角色應貫徹議會內外,關乎社會各界的共同福祉。任期四年間有許多難忘時刻,除了透過議會建言獻策,提出質詢、政策倡議、發表政策研究報告外,還以過百次發言、數千場會議、處理近千宗業界求助及查詢、循不同平台向多方提出意見,以及持續向有關政策局溝通如何舒緩業界困難的許多場景,以往種種仍然歷歷在目。本人積極推動2022年《版權條例》修訂,旨在更新過時條文,保障版權擁有人權益及其傳播專有權,支持區域知識產權貿易中心的發展。同時,為應對AI發展帶來的衝擊,促成業界與政府部門的舉行多次會議,務實探討維護產業健康發展的有效策略,鞏固香港知識產權貿易中心地位。

為配合以體演文出為核心的工作落到實處,善用資源,我亦積極投身議會外的相關事務。體育是愛國主義教育的絕佳載體,在黑暴期間區議會停擺,對地區體育會的運作帶來了嚴重的負面影響,因此我帶領成立香港地區體育會聯會,團結來自十八區的22個地區體育會,並推動地區體育的普及發展,加深本港與大灣區及內地青少年的互動交流。

本港體育取得今日的成果,實在有賴社會各界的長期支持。其中,香港賽馬會作為全港最大慈善公益資助機構,其貢獻絕對是功不可沒。近期,馬會不僅撥款4.5億港元支援十五運會及殘特奧會香港賽區的籌辦工作,更計劃在未來三年投入30億港元推動本地體育發展。對此,我謹代表體育界致以衷心感謝。

至於在文化方面,我為各大藝團、體育組織、及業界爭取資源,包括促成國家藝術基金過河,讓港人在文化藝術方面享有國民待遇的新突破;成功爭取防疫抗疫基金惠及業界,陪伴業界走出疫情陰霾;亦參與優化多項藝術資助計劃放寬門檻,務求為新晉提供機會,支持本地人才的培養;為促進本港文化創意產業的國際交流,我着手就優化短期訪客計劃,向政府提出具體方案,針對性地解決業界活動成本過高的痛點,以精準措施減輕業界負擔,務求盡快取得實質進展。

為了讓更廣泛的市民在社區接觸文化藝術,讓藝術走入社區,同時回應藝文團體與從業員對藝術空間不足的訴求,我打造了「The Bridge+ 人文藝術空間」,希望提供他們合適場地,推動藝術進入社區,至今已吸引超過7,000人次參與。

當然,我所屬的界別包含體育、演藝、文化及出版界,因此我致力推動四個界別之間建立深度連結,以達致一加一大於二的協同效應,並加強與文體旅局的協作。為此,我策劃了「跨·約」系列活動,迄今十場活動連結了各行各業的專家,透過打破業界壁壘,支持文體事業走向文體產業,獲得廣泛好評。

堅守信念,再創文體新篇

回顧過去四年的工作,連結的並不只是體演文出四個界別,於我而言,更是跨越行業範疇、跨越地域限制、甚至跨越國際層面,全方位構建產業生態,推動蓬勃發展。香港有中西薈萃的人文背景,是促進多元經濟發展的舞台,我一直倡議需建立本港自身品牌,用好自身優勢來增強文化軟實力,全方位提升國際話語權。對此,感謝特區政府在深化國際交流合作方面的投入,包括支持舉辦第二屆香港演藝博覽,期望打造成香港的文化藝術產業旗艦。而隨着粵港澳大灣區的深度融合,實現資源共享為本港文體產業發展帶來更多機遇,有助舒緩場地短缺問題。同時,立足於十五屆全運會的協調機制,期待未來能建立起更多互動,打造更多IP賽事,發揮香港引進來,走出去的橋樑作用。

四年的時間不只象徵了議會工作,更標誌着香港社會再創新篇。最後,我要衷心感謝所有議員同事和G19這個大家庭,以及特區政府的共同努力,正因彼此信任、目標一致,才能在本屆立法會中更好地發揮監督與配合作用;亦感謝全港市民及各界人士,共同參與良政善治的新篇章,為我們推動社會發展帶來莫大的動力。

(作者為香港立法會議員)

責任編輯: 孫嬌嬌
評論(0

0 / 255

顯示更多...
相關推薦
評論成功,請等待管理員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