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清華大學開放楊振寧書屋 清華學生攜子瞻仰先生遺風

2025-10-23 13:42:22 神州

(香港文匯網記者 白熊 實習記者 王美晴 張芮淇 北京報道)10月19日,清華大學在圖書館老館219室設立的楊振寧書屋正式對外開放,校內師生紛紛前往參觀,在書籍與手稿中追尋科學巨匠的學術足跡。清華大學高等研究院也在科學館一樓設立緬懷室,於10月18日至24日期間接受師生及社會公眾弔唁。連日來,兩處紀念場所都迎來眾多瞻仰者,在寒風中排隊表達對楊振寧先生的哀思與敬仰。

清華大學高等研究院外等候弔唁的人群排成長隊,在寒風中靜默等候。(大公文匯記者攝)

記者來到清華大學圖書館老館看到,館內219室的楊振寧書屋目前已正式開放。書屋內陳列着楊振寧先生的重要學術著作、珍貴手稿以及記錄其生平的各類資料,全面展現了這位科學巨匠的學術成就和人生歷程。一隅書屋,是楊振寧心繫清華的見證。2021年5月,為支持清華大學教學、科研、人才培養和文化傳承,楊振寧先生將其珍藏的部分書刊資料、字畫和雕像等藝術品無償捐贈給學校,由圖書館接收並設立專室進行保管和展示。書屋一角還特別還原了他在清華大學高等研究院的辦公室場景,從傢具布置到實物擺設都力求呈現他生前伏案工作的原貌。

自正式開放以來,許多師生自發來到楊振寧書屋,有人在遺像前靜立默哀,有人在展櫃前仔細翻閱藏書,有人在辦公室復原場景前駐足沉思,有人在留言簿上寫下「先生千古」「您的精神將與日月同輝,永遠照亮清華園」……這些無聲的舉動,與滿室書香交織成無聲的緬懷,承載着師生對楊振寧先生的深切追思,以及對其學術精神與愛國情懷的傳承之志。

自正式開放以來,許多師生自發來到楊振寧書屋。(大公文匯記者攝)

19日當天,與書屋同步開放的楊振寧檔案資料庫專題網站面向全球推出。2021年以來,清華大學圖書館與清華大學高等研究院合作,組織專業團隊對受贈資料進行元數據着錄與數字化掃描,建成楊振寧檔案資料庫。資料庫遵照楊振寧先生生前資料分類習慣進行分類,包括楊振寧先生的書籍著作、學術論文、簡報手稿、照片與視頻資料等。資料庫將陸續公開4000餘條數據,讀者可通過題名、作者、關鍵詞等多種途徑檢索。隨着圖書館對捐贈資源的研究整理,楊振寧檔案資料庫專題網站後續還將持續補充和更新,讓這份珍貴的大師檔案資料庫不斷延續。

緬懷室外排長隊 各界人士自發悼念

記者來到清華大學高等研究院,院外等候弔唁的人群排成長隊,在寒風中靜默等候。緬懷室內,楊振寧先生的遺像被鮮花環繞。弔唁人員簽到後有序進入119室後敬獻鮮花,並向楊振寧先生遺像三鞠躬。離開緬懷室,記者在現場領取了一本《楊振寧先生生平》的紀念手冊。手冊寫道:「楊振寧以身垂範,以八十多歲高齡繼續從事一線教學科研工作,親自參與物理學人才培養工作,為清華大一學生講授『普通物理』課程,為推動清華大學冷原子物理、凝聚態物理、密碼學等基礎學科的發展和學校人才培養事業傾注了大量心血、作出了極大貢獻,對中國高等教育的改革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

離開緬懷室,記者在現場領取了一本《楊振寧先生生平》的紀念手冊。(大公文匯記者攝)

「在我心中,楊振寧先生是民族的英雄。作為讀者與敬仰者,我滿懷感激與敬佩,特致緬懷與謝意。」一位清華大學教師在緬懷儀式後向記者表示,百年來中華民族面臨救亡圖存,楊先生青年時赴美求學後獲博士學位、摘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為國人樹立信心。七十年代又助力中美建交,推動中國科技發展。新世紀初,他回到清華創建高等研究院,培育英才,可謂功在千秋。

另一位清華教師卞先生提到,科技的強盛影響着民族國家的命運,當前中國更加需要像楊先生這樣的科學家。「我覺得楊先生是最值得推崇的英雄,也是我們這個時代真正的脊樑、真正的明星。我們的社會應該給這些科學家以更高的榮譽,來引導年輕的一代去健康成長。」

來自上海的中醫藥從業者張一行專程前來悼念。他在接受本報採訪時表示,楊振寧先生對他的成長影響非常大:「我是10月18從上海趕過來的。我從小就非常喜歡物理,夢想是成為一名物理學家。後來雖然陰差陽錯學了中醫,但對物理的熱愛一直沒有消減。」談及楊振寧先生的精神對中醫藥行業的啟發,張一行認為:"最核心的就是在自己熱愛的領域裏一直堅持下去,這非常不容易。這種鍥而不捨的精神,對我現在的事業也很有鼓舞。」

清華學子攜子悼念 傳承科學精神

「我是清華的在讀研究生,楊振寧先生是我們清華精神的象徵。他的名字在小學課本上就學到了,他逝世的消息對我們的觸動非常大。」清華大學工業工程系碩士研究生王林玉特地帶着孩子前來送別楊振寧先生。他表示,作為一名從事石油行業的工科生,王林玉深刻體會到楊振寧先生的成就對民族自信的提升:「從現代科技史看,西方的貢獻似乎更多。楊振寧先生獲得諾貝爾獎,給了我們黃皮膚的中國人很大鼓舞。這證明我們中國人在智商、學習、科學創新以及對世界基礎學科的貢獻上,都有自己的長處。這讓我們能挺起脊樑,更有自信地做好科研工作。」

在王林玉的感染下,他的孩子也對物理產生濃厚興趣:「我以後想當一個像楊爺爺一樣偉大的科學家,離『楊-米爾斯規範場』更進一步。」

責任編輯: 梁存希
評論(0

0 / 255

顯示更多...
相關推薦
評論成功,請等待管理員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