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個穿越時空的歷史追問,
十個跨越海峽的抗戰故事,
十個塵封歷史的家國記憶。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也是台灣光復80周年。由廈門衛視、廣州廣播電視台聯合制播,廈門廣播電視集團、廣州市台辦聯合指導的系列紀錄片《復疆——兩岸抗戰共同記憶》,聚焦兩岸同胞共同的歷史印記,展現全民族抗戰的偉大曆程,深化台灣青年對民族命運共同體的認知,促進兩岸同胞心靈契合。
這部紀錄片共10集,每集約9分鐘,講述台灣光復、兩岸抗戰故事,以感人的紀實拍攝、鮮活的故事細節、詳實的歷史文獻、生動的AI還原,喚醒兩岸深層的情感共鳴,勾勒出80年前兩岸同胞共同書寫的抗戰史詩。
跨越海峽組建團隊。
本片攝製工作由廈門衛視和台灣團隊聯合執行,兩岸攝製團隊密切協作,用一年時間,踏足兩岸20多座城市,調研採訪了100多位兩岸抗戰、台灣光復的親歷者或後人,拍攝了十個震撼人心的兩岸抗戰故事。
台青視角代入情境。
攝製組在兩岸尋找到十位和故事相關的台灣青年,用他們心中的十個疑問,開啟十段直擊心靈、探尋答案的旅程。攝製組和台灣青年們一起,橫跨兩岸、重回故地、親身體驗、尋找訪問,深刻感受80年前先輩們面臨的生死絕境,感受當年他們在烽火歲月的命運抉擇與家國情懷。
多元手法講述故事。
十集紀錄片以情感人,通過歷史與現實雙線敘事,用感人的故事細節和紀實段落、引起兩岸共情的敘事方式和故事呈現、大量的歷史資料以及AI還原等多元手法,講述兩岸生死與共的抗戰故事,激起同胞血濃於水的情感共鳴。
十集內容先睹為快!
1、《爺爺的台兒莊》
這是一段牽動三代人的尋根之旅。台灣青年翟翾心中一直有個疑問,爺爺的抗戰歲月到底經歷了什麼,離世時為什麼拉着她的手流淚?她和父親開啟了跨越2000多公里,了卻一家三代80年心愿的旅程。
2.《跨越海峽的根脈》
認清歷史、傳承文化,才有家國認同。台灣青年張期達很好奇,是否有一個家族,幾代人始終堅守着兩岸的中華文化根脈?在連橫、連震東、連戰、連惠心一家四代人身上,他找到了答案。
3.《向死而生》
一群空中雄鷹,許下向死而生的誓言。台灣青年曹聖永從廈門出發,尋找爺爺念念不忘的抗戰空軍飛虎隊的記憶,探尋這份向死而生的背後,到底藏着怎樣的家國執念?
4.《復疆之路》
一個「復疆」的誓言,一段塵封的歷史。台灣青年楊保羅在海峽兩岸開啟了一段對台灣義勇隊的追尋,他想知道,當年李友邦和義勇隊的「復疆」之路,為何如此艱辛而漫長?
5、《向南的墓碑》
一塊向南的墓碑,一份光復的誓願。台灣客家人,這個自稱為「客」的族群,為何會成為台灣抵抗日本侵略最決絕的「主」?台灣青年邱慶齡循着先祖足跡,揭開家族兩代人、跨越50年的抗日史詩。
6、《烽火伉儷》
一對烽火伉儷,奔赴抗日救亡的戰場。電影《好男好女》故事原型之一的蕭道應夫婦,為何漂洋過海到大陸參加抗戰?歷史學者王立本來到台灣基隆和屏東,用一次次探訪、一篇篇手稿,揭開答案。
7.《漫漫回家路》
三代民族英雄,百年台灣世家。台灣霧峰林家幾代人,為何放棄富足生活,把自己扔進烽火裏?林家後代林俞安來到台中,展開了一次關於家族先輩的對話與追尋。
8.《未竟的歸鄉路》
海峽的那一邊,是許多抗戰老兵一生凝望的故鄉。台灣女婿、電影人楊正濃回到台北,和親民黨主席宋楚瑜一起揭開疑問,這些抗日老兵二代該如何走完父輩那條未竟的歸鄉路?
9.《生生不息》
家國情懷代代承續,黃埔精神生生不息。黃埔軍校舊址台籍義務講解員徐銘鴻,幾年來走過大陸100多座城市,最終落腳廣州。他想知道,延續百年的黃埔故事和黃埔精神如何傳揚不息?
10.《我們為何紀念》
一寸山河一寸血。台灣青年、中國遠征軍後代蘇允愷回到雲南,回到當年的戰場,終於知道當年和他外公一樣的遠征軍到底經歷了什麼,那片被熱血浸透的土地,都留下了怎樣的痕迹?
銘記共同的歷史,
守護共同的根脈,
奔赴共同的未來。
10月24日至11月2日,10集系列片紀錄片《復疆——兩岸抗戰共同記憶》,每晚21:15於廈門衛視、每晚23時於廣州台綜合頻道、周一至五及周日21時05分,周六21時15分於廣州台新聞頻道播出,廈門衛視、廣州台新媒體矩陣同步推送,敬請關注!

0 /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