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網記者 趙一存)「台灣光復,不僅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取得完全勝利的重要標誌,更是台灣人民找回身份、建立歸屬感的過程。」為紀念台灣光復80周年,多位台灣青年代表在此間舉行的「共鑄中華 光陰為證」分享會上講述了他們在追溯歷史中的深刻體悟,並表示,台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灣光復是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榮耀,兩岸血脈相連無法割裂,任何分裂企圖都注定失敗,兩岸青年應攜手同心,共同為國家完全統一和民族復興奮鬥。
分享會上,兩岸各界代表齊聚一堂,通過重溫歷史記憶、分享家國故事,深切緬懷抗日先烈,凝聚推動祖國統一、實現民族復興的共同信念。全國台聯副會長鄭平在致辭中表示,台灣同祖國始終命運相連,生死與共。台灣同胞長達50年的抗日抗爭史,充分證明了台灣人始終是中國人,「台獨」分裂行徑是對歷史的背叛,更是對先輩犧牲的褻瀆。他強調,台灣光復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重要成果,《開羅宣言》《波茨坦公告》等國際法文件明確確認了中國對台灣的主權,這一歷史與法理事實不容任何勢力歪曲篡改。
中國日報社編委紀濤表示,越來越多的台灣青年在親歷祖國日新月異的發展變化中,在同大陸青年的互學互鑒中,不斷加深對歷史的了解、對民族的認知,不斷增強對祖國的認同感和歸屬感,「他們的思考、他們的聲音真實而有力,值得被更多人聽見,也應該被更廣泛地傳播。」北京市台聯黨組書記袁海鵬亦表示,任何否定台灣光復、美化殖民歷史的行徑,都是對歷史的背叛,也是對抗日先烈的褻瀆,更是對民族感情的傷害。他說:「我們必須正本清源,讓歷史的真相代代相傳。」
台灣抗日志士親屬協進會理事長林銘聰在視頻致辭中回望了台灣同胞在日據時期的抗日壯舉。他表示,國家疆土不容分割,民族文化必須傳承。
分享會現場,多位台青代表循着家族記憶與歷史細節,追憶光復歷程,致敬抗戰英烈。中央民族大學台生呂盈竹回溯了甲午戰爭後台灣被割讓的屈辱歷史,以及台灣先輩英勇抗日、堅守民族氣節的故事。「歷史不容抹殺,民族精神不會消亡。」她表示,自己的曾祖父在大半生經歷日據時期的情況下,仍一生堅持穿中國傳統服飾,守護祖先留下的三合院、宗祠與族譜,視其為家族血脈的「根與魂」,期待殖民統治終結的那一天。
來自彰化的北京大學國際政治專業在讀博士研究生林景茂則表示,紀念台灣光復,不僅在於緬懷歷史,更在於引導島內青年一代跳出片面歷史敘事,重新認識台灣作為中國一部分的歷史定位。他同時駁斥島內為歪曲史實而炮製的「台獨史觀」言論,直言「台灣光復的歷史有力證明,台灣人始終是中國人,這個身份從未因民族弱亂和外來壓迫而動搖。」在他看來,舉辦紀念活動,能夠釐清歷史脈絡,修正島內因歷史敘事偏差而產生的誤解、還原歷史真相,具有不可替代的現實意義。
在分享會上,台青林冠廷、林彥辰兄弟講述其家族霧峰林家的大陸尋根故事,特別緬懷了為台灣光復事業作出奉獻的抗日志士林正亨。
據介紹,霧峰林家是台灣名門望族,家族幾代人接續保台衛國、抵禦外侮,在兩岸留下歷史美名。作為霧峰林家第八代傳人,林正亨在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後投筆從戎,考入南京中央陸軍軍官學校,此後參與廣西崑崙關戰役,又隨中國遠征軍赴緬作戰,身負重傷,在給母親的信中寫道:「我的殘廢不算什麼,國家能獲得勝利強盛,故鄉同胞能獲得光明和自由,我個人粉身碎骨也值得。」
1946年,林正亨在抗戰勝利後秘密加入中國共產黨,回台從事革命活動,後參加「二二八」起義,加入台灣民主自治同盟。1950年1月被國民黨當局殺害於台灣馬場町刑場。他也是台灣白色恐怖時期第一位被殺害的第一位台籍共產黨員。
林正亨之子林義旻出席了當日的分享會。他在會後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林家的家訓是「國比家大」,也是林家人一以貫之的傳統,「我們林家所有建築正房一律朝向大陸,以此告誡後人不要忘記祖宗和故鄉。台灣早晚要回到祖國的懷抱。」

0 /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