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傳統技藝之美閃耀Music China 2025

2025-10-22 21:32:42 文博
不少觀眾駐足欣賞。(記者夏微 攝)

(香港文匯網記者 夏微)22日,中國(上海)國際樂器展覽會(Music China 2025)在滬開幕。作為全球最重要的樂器展之一,Music China已成為展示全球樂器製造與音樂文化創新成果的重要窗口。本屆展會總展覽面積達14萬平方米,有來自28個國家及地區的近1700家海內外企業攜特色產品亮相,彰顯各地獨特的音樂文化。在眾多做工精湛,音色悅耳的東西方樂器中,江南絲竹樂器猶如一股清流,蜀錦、宋錦、雲錦、大漆工藝……當傳承千年的技法與絲竹樂器結合,宛然就是一場東方美學視聽盛宴,引得無數參觀者駐足欣賞。

每年,上海民族樂器一廠帶來的做工考究,紋樣精美的絲竹樂器都會成為展會上耀眼的明珠。今年也不例外,展區內,圍繞「絲路樂古今」主題系列新品,精心譜寫「絲路錦繡」、「絲路璀璨」、「絲路漆彩」和「絲路丹青」四大樂章,續寫絲路傳奇,拓展藝術疆界,弘揚非遺匠藝,奏響文化和鳴的時代強音。

敦煌牌蝶花並蒂古箏以傳統大漆工藝與蛋殼鑲嵌技藝重塑樂器美學邊界。(記者夏微 攝)

據現場工作人員介紹,「絲路錦繡」系列以蜀錦、宋錦、雲錦三大中華名錦的經緯為魂,匯聚國家級非遺傳承匠人,將千年絲路的繁華盛景與織造智慧,凝練於絲竹之間。比如,玫瑰檀木絲綉華章鳳儀韶音古箏,設計靈感取自敦煌飛天藝術,以鳳凰為主題紋樣,邀請南京雲錦木機妝花手工織造技藝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郭俊以雲錦工藝進行呈現。織金妝彩,鳳凰展翅於雲氣之間,羽翼流轉朱紅、石青、泥金等敦煌色系,華美典雅,飄逸靈動。面料秉承非遺雲錦「逐花異色」之工藝,寸錦寸金,彰顯東方美學底蘊。「簫韶九成,鳳皇來儀」,沿着如鳳鳴般悠揚的音律,穿越千年敦煌。

限量版彩雲追月系列古箏,沙丘、山巒、塔樓、駝隊、大雁等元素,再現了古絲綢之路上的美麗畫卷。(記者夏微 攝)

另一邊,「絲路漆彩」系列也分外吸睛。比如,玫瑰檀木浮光溢彩限量版彩雲追月系列(含古箏、二胡、琵琶),特邀大漆藝術家翁紀軍繪製,將敦煌藝術融入設計,流動彩雲紋布滿樂器琴身,搭配沙丘、山巒、塔樓、駝隊、大雁等元素,再現了古絲綢之路上的美麗畫卷。製作上採用大漆工藝,經過多層髹塗形成琥珀質感肌理,色彩方面選擇了敦煌硃砂、石青、土黃,經現代灰調處理,交織出斑駁層次,實現傳統漆藝與當代美學的對話。設計整體通過材質碰撞與時空意象重構,使樂器成為可觸碰、可聆聽的敦煌藝術載體,切身領略跨越千年的文化魅力。

一旁的玫瑰檀木浮光溢彩蝶花並蒂古箏則採用了福州大漆髹飾技藝和蛋殼工藝,不規則筆觸如墨色在宣紙上恣意洇散,如同穿花蝴蝶的掠影。蝴蝶蘭的金邊花瓣拂過斑駁漆面,光影在凹凸的漆彩間跳躍。傳統大漆工藝與現代藝術碰撞,創造了可演奏的漆藝珍藏,讓彈奏的每個音符都包裹着東方美學的光影,讓傳統文脈在現代琴弦上綻放。

彩雲追月系列琵琶琴首部分紋樣異常精美。(記者夏微 攝)

除了中國傳統民族樂器的展示,記者獲悉,為進一步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保護與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讓更多人了解、喜愛民族樂器和傳統音樂文化,激發其全新活力,並乘着「春節」正式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後首個「非遺中國年」的東風,今年上海國際樂器展還特別推出了中樂非遺主題專區,同時聯合上海市群眾藝術館(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打造「古音新生·樂見非遺」首屆傳統樂器文化節活動。該活動以「非遺+音樂展演」和「非遺市集」為核心,現場將有侗族大歌、江南絲竹、河南墜子、琵琶藝術(浦東派)等眾多演出體驗活動,民族樂器製作技藝、朵雲軒木版水印技藝、上海剪紙等傳統技藝與傳統美術兩大類10多個國家級、上海市區兩級非遺項目的技藝展示,以及主題演講、科普講座和古箏非遺珍品靜態展示等活動。通過多種動靜結合的活動形式和內容,多維度全方位展現中國傳統文化和非遺項目的魅力。

責任編輯: 之袁
評論(0

0 / 255

顯示更多...
相關推薦
評論成功,請等待管理員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