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來論|藍鴻震:美關稅朝令夕改 中國從容顯底氣

2025-10-22 18:17:31 來論
前民政事務局局長、國際公益法律服務協會創會董事及國安教育中心主任藍鴻震。

文/藍鴻震

面對美國的朝令夕改,中國在10月提出最新的稀土管制措施,以彼之道還施彼身,徹底打亂了美國總統特朗普的部署。特朗普氣得宣布自11月1日起,對中國進口商品加徵100%關稅。然而,縱觀中美經濟格局,我們可以自信地表示:無需過度擔憂。這看似兇猛的決定,實則是特朗普慣用的談判威嚇手段,既不符合全球經濟現實,更無法阻擋中國持續發展的步伐。

特朗普政府的關稅行動看似威懾力十足,實則暴露了美國貿易政策的混亂與不合理性。回溯特朗普的執政風格,關稅歷來是其「極限施壓」的談判工具。早在2018年至2019年,特朗普就對華發起過首輪關稅戰。如今故技重施再重施,依舊是熟悉的威嚇,熟悉的套路。中國人民已經習慣了特朗普政府虛張聲勢的本質和極限施壓的談判手段。

面對美國不定時不按常理的關稅挑釁,中國商務部從容應對,貫徹「打,奉陪到底;談,大門敞開」的堅定立場。因應2018年的貿易戰,中國在2020年就提出「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現在回望這個經濟政策,是應對環球局勢變化的重要部署。中國大力刺激內需市場,數據顯示,2025年第一季度,中國經濟增長仍達到5.4%的年化增速。更關鍵的是,中國對美國市場的依賴度已大幅降低,包括目前正大喊「救命」的美國農產品。著名經濟學家、哥倫比亞大學教授薩克斯(Jeffrey Sachs)早前在論壇公開指出,認為中國能在中美貿易戰中勝出,正是因為中國不太依賴美國市場。今天的美國市場僅佔中國出口份額的12%左右,是中國加入WTO以來的最低水平。2006年,產品與服務出口佔中國GDP的比重為35.5%,來到2024年這一比例已經大幅下降到21.2%,對美產品與服務出口僅相當於中國GDP的2.9%,遠低於當年2006年的7.5%。

中國經濟對出口,尤其是對美國出口的依賴,近年來已顯著下降。反映因應新發展格局,中國貿易結構的多元化已取得了顯著進展。通過「一帶一路」倡議、金磚國家合作等機制,中國不斷深化與拓展對外貿易組合,有效降低了單一市場的風險。

特朗普還有三年多的任期,關稅戰以及相關的拉鋸不太可能很快結束。有別於2018年的第一輪關稅戰,當時中國準備不多,需要花時間摸索應對。今天,中國政府積累了更廣泛的底氣,也有清晰的底線。中國推動產業升級,帶動一系列的技術領先,例如在稀土的精煉技術和產能在世界上有優勢地位。在關稅戰,中方提出的稀土管制政策讓美國難得感受到被反擊和難受的滋味。美國就稀土管制提出的加關稅又是極限施壓手段,目的是迫使中國在出口管制上讓步。值得留意的是,有別於特朗普對其他國家一直秉持的狂人囂張氣焰,特朗普政府會對中國的態度會展露軟化,甚至是有禮貌的一面,反映美國政府認可中國的實力,不是可以隨時打壓的弱小國家。

其實,美國人心目中應該清楚明白,在今天的現實情況下,對中國加徵100%還是更多的關稅,意義都不大,只是一個數字遊戲,亦只會成為世界人民眼中的國際笑話。日前特朗普宣布將會如期與習主席見面,亦表示100%關稅是不可持續,似乎黔驢技窮了。筆者提醒美國需要認清對華政策以及全球經濟和權力格局的變化,繼續裝睡,怎樣打關稅戰都注定徒勞無功!

(作者為前民政事務局局長、國際公益法律服務協會創會董事及國安教育中心主任)

責任編輯: 之袁
評論(0

0 / 255

顯示更多...
相關推薦
評論成功,請等待管理員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