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時富金融研究部
上星期,A股市場經歷了一輪顯著調整,上證指數全周下跌1.47%,科創50指數與創業板指數跌幅更為顯著,分別下挫6.16%及5.71%。至此,10月以來A股已連續兩周錄得跌幅。港股科技板塊同樣面臨壓力,在外部環境波動與內部結構風險相互影響下,市場情緒趨向審慎。
外部擾動與交易邏輯轉變
10月10日,特朗普宣布將自11月1日起對中國商品加徵100%關稅的威脅,成為本輪市場調整的直接導火索。儘管市場此前透過「TACO」交易(即押注特朗普最終會作出讓步)緩解了部分壓力,但這一表態仍然加深了投資者對中美關係可能惡化的憂慮。10月13日A股雖曾出現低開高走的短暫反彈,但勢頭未能持續,隨後轉入成交縮減的震盪格局,直至周五萬得全A指數單日下跌2.55%,創下自4月8日以來最大單日跌幅。外部風險的不確定性促使資金轉向防禦性資產,市場情緒亦從早前的樂觀共識轉向分歧。
除了外部衝擊的表象,本輪調整的深層原因在於前期過度集中交易引發的結構風險釋放。今年7月至9月期間,科技成長板塊持續領漲,資金抱團現象顯著,部分個股估值已偏離基本面支持。這種不均衡的交易結構在市場情緒高漲時被掩蓋,然而隨着三季報披露期臨近,業績兌現壓力逐漸浮現。此外,槓桿資金持續加倉(融資餘額在年內首次突破萬億關口水平),進一步加劇了市場波動。當市場出現分歧時,流動性收縮與拋售壓力疊加,加速了調整進程。
政策緩衝與市場修復的潛在空間
儘管短期調整幅度較大,但市場並未出現全面恐慌。銀行與保險等高息板塊逆市走強,反映資金正轉向低估值、高派息資產,顯示市場仍處於結構性牛市階段。更為積極的是,中美經貿緊張局勢憧憬有緩衝空間,而美國聯儲局減息預期升溫與美元指數走弱,亦為人民幣資產帶來支持。與此同時,內地「穩市機制」不斷完善,例如中央匯金類平准基金的運作,增強了市場抵禦極端風險的能力。這些因素共同構成了市場逐步修復的基礎。
展望後市,內地政策推進節奏將成為關鍵變數。市場正憧憬新質生產力、綠色發展、民生改善等領域有望推出增量政策,或成為市場新主線。另一方面,聯儲局減息周期的啟動,以及美國聯儲局主席鮑威爾早前提出「停止縮表」的表述,預示全球流動性環境將保持寬鬆,對以人民幣計價的資產構成利好。
與權益市場表現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黃金市場同期表現突出。10月以來,受惠於聯儲局減息預期、地緣政治風險升溫,以及官方儲備與機構資金持續流入,金價持續上行。上星期五,倫敦現貨金價沖高後回落,收報每盎司4,268美元。整體而言,A股本輪調整實質上是對前期過熱交易的合理修正,而非趨勢性逆轉。外部風險固然需要保持警惕,但政策層面的積極應對與市場內在韌性增強,為後續修復創造了空間。投資者在應對短期波動的同時,宜着眼中長期邏輯,把握結構性機會的布局窗口。此外,資產配置應注重多元化,可透過黃金等避險資產對沖權益市場波動風險,實現風險與回報的動態平衡。
(題為編者所擬。文章為作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
0 /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