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現代化,民生為大。抓改革、促發展,歸根到底是為了讓人民過上更好的日子。五年間我們的生活發生着哪些大改變,大家對未來五年又有着怎樣的期待。一起來看↓↓↓
湖北陽新縣社區網格員 賈露露:以前小區沒綠地,現在樓下改造成口袋公園。早上我奶奶能打太極,跟老夥計聊天,不用再跑老遠。這變化太貼心了。

天津慶有西里社區居民 石萬有:我們的社區食堂,老年食堂建立好幾年了,品種挺多,樣式挺全的,價格還挺便宜,十多塊錢就能吃飽。

山西醫科大學第一醫院神經外科主任醫師 郭庚:「十四五」期間,先進醫療設備陸續投入使用,也讓我們「鳥槍換炮」。比如說現在所在的這間神經科專用複合手術室,集成了術中導航、手術機器人等高精尖設備,有效提高我們處理腦部手術安全性和成功率。

浙江患者女兒 金小芳:最大的改變是醫療科技的進步,因為我父親是一個脊髓損傷的患者,因為當初醫生講可能永遠只能躺在床上,可能連坐都很難。但是他經過了浙大二院腦機接口的手術之後,現在他慢慢地能坐起來,能站起來,甚至像現在一樣能拄着拐慢慢地走路了。

四川攀枝花市市民:我家大寶現在上小學了,二寶才兩歲,現在白天都送去託育班了,每年育兒補貼和託育補貼加起來,我們二寶最多可以享受8000元的補貼,這麼算我們家的尿不濕就不用花錢了,還能抵部分奶粉錢,確實能為我們減輕養娃的壓力。

吉林老年大學學員 蘇中革:社區醫院把年歲大的老人登記造冊,定期回訪,有人關心你,有人愛護你,有人幫助你,讓人感到安心幸福。

天津市民 楊鳳珍:這五年當中是實實在在為民生、百姓解決大問題,特別暖心。像我們的老年食堂、老年洗浴、老年人看病就醫都給我們解決了。

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消化內科副主任 關琳:還有一個特別好的事就是我們現在的新藥越來越多,這些新藥或者一些價格比較貴的藥物,一旦出來了,很快就會進入到我們的國談,患者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可以享受到醫保用藥。

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心臟外科護士長 金娜: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心臟移植要好幾十萬上百萬才能救治患者,但是自從醫保還有國家集採,整體的費用降低了很多,挽救了好多人的生命。

吉林長春市二道區東站街道十委社區居民 王雪昌:過去伊通河,是一個臭水溝子,現在就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對於我們社區的百姓來說,有個休閒娛樂的場所,感覺到景也美,水也美,我們老百姓心也美。

湖北陽新縣社區居民 程思琪:希望「十五五」能多開一些普惠託育班,不用總讓老人幫忙,咱們也能更專心工作。孩子上學方便,咱們工作踏實,未來肯定越來越好。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神經外科副主任 朱君明:我的研究方向是腦機接口方面,我們現在初步的一些試驗,可以讓一部分有截癱的人,現在一些人可以站起來了。我希望再進一步發展,惠及更多的病人。

吉林長春市二道區東站街道十委社區黨委副書記 萬欣:展望未來「十五五」,希望能給老舊小區做深度更新,為小區硬件設施補齊短板,增設一些便民設施,讓居民的生活品質再提升。
(來源:央視新聞)
0 /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