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記者朱燁 北京報道)國家統計局20日發布數據顯示,前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1,015,036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5.2%。其中,外貿交出滿意答卷,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達33.61萬億元,同比增4%,規模創歷史同期新高;消費也十分亮眼,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53.5%,繼續發揮經濟增長主引擎作用。發言人指出,儘管外部環境複雜演變,經濟發展面臨不少壓力,但中國經濟「穩」的格局、「進」的勢頭、「韌」的特性沒有改變,保持穩中有進發展態勢具有堅實支撐。

發言人用「三個沒有改變」評價前三季度數據:中國經濟平穩運行的主基調沒有改變;高質量發展扎實推進的態勢沒有改變;經濟韌性強潛能大的基本特性沒有改變。從經濟增長看,前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同比增長5.2%,比上年全年和上年同期分別加快0.2、0.4個百分點;經濟增量達到39,679億元,同比多增1,368億元。

「新三樣」出口兩位數增長
發言人指出,今年以來,世界經濟增長動能不足,貿易保護主義盛行,地緣政治衝突、國際貿易摩擦等問題頻發,外部環境變化帶來的不利影響加深,國內有效需求不足,一些企業經營困難,推動經濟穩定運行面臨不少困難挑戰。在此情況下,中國實現了5.2%的經濟增長,充分展現了中國經濟在不穩定不確定環境下應變破局能力和抗壓耐壓強大韌性。放眼全球,中國始終是全球經濟增長最穩定、最可靠的動力源。中國經濟長期穩定發展背後蘊藏着深刻的內在邏輯,是體制優勢、供給優勢、需求優勢、人才優勢等多種因素協同聯動、系統集成形成強大合力的結果。
從國際收支看,外貿展現強大韌性,貨物進出口規模創歷史同期新高,增速逐季回升,9月末外匯儲備繼續保持在3.3萬億美元以上,人民幣匯率穩中有升。此外,多元化市場成為出口增長的有力支撐,外貿新動能成長壯大,「新三樣」產品出口兩位數增長。
每天超3萬人申請換新車
消費表現也很亮眼。數據顯示,前三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65,877億元,同比增長4.5%;前三季度,服務零售額同比增長5.2%。
發言人提到,今年分四批向地方下達了3,000億元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支持消費品以舊換新加力擴圍。前三季度,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53.5%,比上年全年提升9.0個百分點,繼續發揮經濟增長主引擎作用;以舊換新政策涉及的限額以上單位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文化辦公用品類、傢具類、通訊器材類商品零售額均保持兩位數增長;截至9月10日,今年全國汽車以舊換新申請量已突破830萬份,相當於每天有超3萬人申請換新車。
此外,前三季度,規模以上鋰離子電池製造增加值同比增長29.8%、新能源汽車產量增長29.7%。數據顯示,在新動能穩步成長的過程中,「兩新」「兩重」等擴內需政策效應持續向生產端傳導,帶動了設備製造、消費品製造相關行業和產品生產,更推動了智能智造、綠色製造、數字技術等領域的生產擴張與技術迭代,為產業結構優化、新舊動能轉換按下了「快進鍵」。

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增9.6%

今年以來,在政策與市場雙輪驅動下,中國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亮點頗多,新質生產力在實踐中逐步發展壯大,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新動能。國家統計局發言人20日表示,根據世界知識產權組織最新發布的報告顯示,2025年中國創新指數首次躋身全球前十,24個創新集群成為全球百強,入圍數量連續3年居全球首位。
發言人指出,今年以來各方面繼續加大創新投入,推動新興領域投資擴產,促進新質生產力形成。前三季度,汽車製造業、鐵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運輸設備製造業投資同比保持兩位數增長。在創新投入持續加力的驅動下,國內湧現出多個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通用大模型,天問二號成功發射,全球首台原位可變徑盾構機「變徑一號」下線,眾多科技領域實現突破。
此外,科技和產業融合創新持續深化,更多創新成果從「實驗室」走到「生產線」,創新「勢能」向經濟「動能」不斷轉化。前三季度,規模以上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6%。
智能無人機製造增59.9%
「今年以來,人工智能、腦機接口等前沿技術超前布局,撲面而來的科技感和未來感帶來很多驚喜,帶動數字經濟快速增長。」發言人說,前三季度,規模以上數字產品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7%,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增加值增長11.2%;規模以上高技術製造業中,智能無人機飛行器製造、智能車載設備製造增加值分別增長59.9%、25.1%。
在中國大力發展清潔能源、着力打造綠色發展新增長點的背景下,前三季度,規模以上風力發電、太陽能發電量同比均實現兩位數增長。
發言人強調,面對國際風雲變幻,中國以高質量發展的確定性應對外部環境急劇變化的不確定性。今年以來,各方面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經濟結構不斷調優、新舊動能有序轉換,從人工智能大模型到機器人馬拉松,從航空航天到無人駕駛,「創新鏈+產業鏈」深度融合,規模效應和全產業鏈優勢持續凸顯,不斷為經濟發展注入源頭活水。

0 /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