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兼具文學深度藝術美感 莫言王振攝影書法展「放寬心·喫茶去」開幕

2025-10-18 22:37:21 藝術

(大公報記者 劉 毅)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與書法家王振聯合呈現「放寬心·喫茶去」書法攝影展,今日在香港中央圖書館舉行開幕禮。此次展覽以「文墨共生」為核心主題,將兩人同名隨筆集《放寬心·吃茶去》中「以腳步丈量山河,以筆墨書寫心境」,通過近80件書法和攝影作品,展現給觀眾一場兼具文學深度與藝術美感的藝術展。展期至11月3日。

大公報記者蔡文豪 攝

是次展覽是莫言與王振6年創作書法和攝影成果的集中展示,展出他們二人6年遊歷不同國家和地區,創作出的書法和攝影作品,是文學與書法、傳統與現代、自然與藝術的深度融合。不同於傳統書法展以紙張進行展示,而是在燈箱中展出二人的書法作品,通過光影透視技術,讓習慣屏幕視覺的現代觀眾清晰感知墨色的層次變化與線條的流動質感。

開幕禮主禮嘉賓包括:中國文聯副主席潘魯生、香港大學協理副校長(環球事務)鄧希煒、中國文化產業協會會長張斌、香港中文大學前校長金耀基、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宣文部二級巡視員陳新育、香港翻譯家金聖華。現場播放莫言與王振結伴旅行、共同創作的專屬紀錄片,展現二人「簡約團隊+科技賦能」的創新創作模式,以及追求文墨共生的創作故事。

大公報記者蔡文豪 攝

莫言在展覽開幕儀式致辭時表示,自己與王振都是山東人,既是老鄉又是戰友,「這次展覽與我和王振於2019年共同創辦微信公眾號『兩塊磚墨訊』緊密相連,展品從6年時間發表的270多期作品中精選而成,選用燈箱作為展示,也是為了想留給觀眾一個深刻、創新的視覺印象。」他從2005年開始學習書法,剛開始接觸深感「比當年在農村鋤地還累」,經歷了不熟悉到熟悉的過程,為了不讓毛筆字放大習慣寫鋼筆字的習氣,而強迫用左手寫書法。近年也去了不少地方,體會書法之妙。

金耀基表示,展覽有助於觀眾走進莫言和王振的精神世界和「文墨共生」的創作理念。莫言的書法氣勢波瀾,剛強之中又見柔美態勢,彰顯高度的美學純淨度。

王振是「中國國家公園」題字者,現任北京舒同文化藝術研究會長、民進中央開明畫院副院長,他在總結6年的創作感受時表示,二人從南到北的走路,一直在學習書法、創作書法,甚至遇到一片空地、一塊石頭都想創作。自己既是莫言寫書法的見證者,也是莫言公益行為的見證者,10幾年前,莫言開始救助先天性心臟病患者。6年時間以來,莫言和王振的足跡遍布南北、橫跨中外,寫書法、寫文、攝影,或在極寒之處呵冰揮毫,或在非洲海灘冒酷暑以枯枝畫沙,或於碑林崖刻前指畫心摹,或在名樓古閣間仰觀俯察。途中,他們既向廟堂名士求教,也與民間高手交友,以自然萬象拓寬眼界,以歷史文籍充盈學識,踐行「見多而識廣,鑒古而知今」的認知之道。

整個創作中,二人始終堅守「文墨共生」的原則:旅途中即興賦詩為文,隨即揮毫書寫,將文字的情感與書法的意韻融為一體,凸顯「茶碗一傾,天地廣闊」的生命熱忱與豁達心境。展品不僅包含二人旅行途中的書法作品,更有以手機、無人機記錄的自然攝影,將「行走山河」的足跡與「筆墨抒情」的心境緊密聯結,傳遞人人都可以是創作者的溫暖人情。

展廳入口,即是莫言的書法作品《香港萬福》,再向展廳深處行走,可見到莫言和王振一個寫書法一個攝影的長尺幅作品《扶杖雪行圖》,體現二人在極寒之地之體驗,「人還是要有點精神的(莫言釋文)」。 其他焦點展品包括二人的書法攝影作品《雲影變幻 見龍在田》,書法部分為莫言一氣呵成。

現場除卻莫言和王振的書法作品,更有不少攝影作品,如莫言攝影作品《非洲金錢豹》等。莫言更表示,不少作品甚至是自己手機拍攝而成,「事實上,現在人人都可以是攝影家。」莫言表示。

大公報記者蔡文豪 攝

開幕儀式之後,莫言、王振和金耀基現場即席揮毫,莫言書寫了「金口玉言」四字。

相關閱讀:

莫言王振攝影書法展在香港中央圖書館展出

責任編輯: 宋得書
評論(0

0 / 255

顯示更多...
相關推薦
評論成功,請等待管理員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