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網記者劉蕊 河南報道)「員工就是企業的核心!」河南省礦山起重機有限公司在長垣市齒傳重工起重生態產業鏈先進製造業示範園的一個車間內,連續兩天擺下逾千桌宴席,逾19000名員工與父母同桌吃團圓飯。河南礦山起重機有限公司創辦人崔培軍逐桌鞠躬,向每位員工父母奉上600元「孝金」及鮮花,兩天花掉1200萬元人民幣。這場已堅持12年的「中秋孝文化節」,再度衝上內地社交平台熱搜,網民封他「最願意發錢的老闆」。

這場以「百善孝為先,有您月更圓」為主題的活動,已成為河南礦山企業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崔培軍在晚宴結束後表示,該活動已連續舉辦十餘年,絕非作秀,而是想與員工共同慶祝節日,「我的追求,就是讓河南礦山的員工成為製造業中最幸福的員工」。

10月4日晚活動現場,崔培軍不僅為員工父母發放孝心禮金和鮮花,還為13家供應商和24名「礦山孝星」頒獎。至今,河南礦山已累計評選表彰了370餘名「礦山孝星」。這一活動始於2012年,公司每年出資兩千餘萬元舉辦中秋孝文化節系列活動。除了中秋活動,河南礦山還曾花費近千萬元組織四千多名職工父母出遊,這已是該公司第十三次組織此類活動。

回應質疑:十餘年堅持非作秀
針對外界質疑其「作秀」和建議直接發現金的聲音,崔培軍回應稱:「我做這件事情十幾年了,跟員工們一起吃個月餅、喝杯酒、嘮嘮嗑,這是最好的互動,體現雙方之間的互相尊重」。
「河南礦山的每一步發展,都是每一名員工用辛勤的汗水努力拚搏換來的。我不是愛發錢,我是看到我的員工那麼努力,於心不忍。」崔培軍對記者說,自己就是想讓員工們多一份收入,讓他們的家庭負擔小一點。
崔培軍強調:「員工是我的核心,員工是我的『父母』,是員工們造就了河南礦山,我感謝尊重員工,內心感恩不盡。」他提出「大道同行,共同富裕」的理念,不過他也坦言,讓員工成為製造業最幸福員工這條路可能很漫長。

利潤共享:1.7億分給員工
公開報道顯示,河南礦山在利潤分配上極為大方。2024年,公司純利潤為2.6億元,其中1.7億元都分給了員工。這一做法體現了崔培軍「掙一塊錢要為員工花八毛」的理念。
本次活動還邀請了劉和剛、趙真等明星助陣,營造了濃厚的節日氛圍。同時,公司通過多個平台進行現場直播,讓因工作無法到場的員工也能共享溫馨時刻。
一位散場後拿着鮮花和禮品的員工親屬表示,這種活動讓家庭成員更能理解員工的工作環境,增強了彼此之間的支持與理解。
記者觀察:車間裏「發現金」的老闆,為何讓人動容?
在「畫餅」盛行的職場語境裏,崔培軍堪稱「反套路」的存在——直接發現金,每人600元,連發兩天,現場每位員工一束鮮花一疊現金,大型「真香」現場。沒有「公司困難要共克時艱」的鋪墊,也沒有「明年利潤翻番再分」的期貨式承諾,真金白銀,現場交割,這就是河南礦山集團的中秋「孝文化節」。
發現金,是最高效的「情緒價值」。心理學上有個「即時滿足」理論:獎金到賬越快,員工的幸福感與忠誠度越高。崔培軍把這一理論推到極致——今天過節,今天發錢。老闆不是在「發錢」,是在「發信任」——我信你值這個價,也信自己給得起。
發現金,是最硬核的「反內卷」。當不少企業把「996」「24小時在線」包裝成「奮鬥者文化」時,崔培軍用「清空車間、停機辦晚會」回應:再高的產能,也大不過人。發現金的背後,是一套「員工優先級」的管理邏輯。在「降本增效」被奉為圭臬的製造業,這種「逆向操作」反而換來低離職率、高敬業度——員工不是「人力成本」,而是「資產本金」,先保本,再談增值。
發現金,是最樸素的「孝文化」,給員工家長過節,表面是「替員工盡孝」,深層是「把員工家事變成公司大事」。中國製造業的工人,不少人是農村戶籍,父母大多無退休金,這一疊疊現金與鮮花,能讓父母在鄉親面前「挺直腰桿」:我兒子/閨女在礦山集團,中秋老闆親自給錢!員工的面子,就是企業的牌子;父母的口碑,就是最精準的「招工廣告」。
發現金,是最直接的「價值對齊」不少老闆愛談「企業文化」:牆上貼使命,走廊掛願景,年會喊口號。崔培軍只幹一件事——把錢發到員工手裏,讓文化落地為「手感」。員工一摸厚度,就知道公司今年賺沒賺;父母一數鈔票,就知道孩子在哪上班值不值。現金不會說謊,厚度就是態度。當「利潤共享」從PPT裏跳出來,變成紅彤彤的百元大鈔,「以廠為家」就不再是標語,而是算賬:我幹一年,老闆真分我「家」裏兩沓錢,這廠子,值得賣命。
發現金,是最土也最頂級的人力資源算法——把錢發在人身上,最終人會幫你把錢賺回來。在製造業「用工荒」愈演愈烈的當下,崔培軍用「現金暴擊」給所有老闆上了一課:所謂「以人為本」,不是「以人為成本」,而是「以人為本金」;先捨得發錢,才配談發展。
所以,別急着學崔培軍「發現金」,先學他「敢把錢先分給人」的底氣——信員工,信自己,信未來。畢竟,老闆捨得發錢,員工才捨得發力;車間裏的月光,得先照在人民幣上,才能照進人心裏。
0 /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