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演藝蝶影】「樺加沙」下的香港

2025-10-03 04:00:00 演藝蝶影

小蝶

都是極端天氣惹的禍。自2017年至今短短8年,香港已有5個十號風球到訪,包括大家記憶猶新的「天鴿」和「山竹」,令大家產生一種錯覺,以為十號風球是常客。可原來香港在整個上世紀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只是分別各有一次十號風球的紀錄。沒想到踏進2000年後,竟出現過6個十號風球,比率佔香港自1884年首次有十號風球紀錄後141年,曾出現的41個十號風球的百分之十五。

更沒想到的是,「韋帕」才在7月為香港多添一項十號風球的紀錄,「樺加沙」迅即接踵而來,而且來勢洶洶。即使相隔一個星期才抵達,全港人早都作好心理準備。颱風來臨前兩三天,市民更加恐慌式地搶購儲糧,挽着大包小包,一副爭着辦年貨的景象。家人駭笑地說:「我還以為提早慶祝中秋節哩﹗大家都好像在忙着購買賀節禮品。」麵包店、滷水店、即食食物店的所有食物全都沽清,好不駭人。

我說:「相信香港的經濟學家和官員一定沒有想過原來十號風球才是令香港人留港消費的妙藥,而且市民還要大破慳囊般花錢,連四五十元一斤的蔬菜也捨得購買,這兩天全港的消費額一定創下紀錄。」

其實,天文台早已宣布「樺加沙」最強風勢只是在9月24日那天,預一天糧食已經足夠。即使再謹慎,預兩天吧﹗怎用儲備那麽多食物和日用品呢?大家面對的是打風而不是打仗啊!

這次香港人的心理有點奇怪,因為我們都是久經風暴洗禮的人,都應該知道不需擔心會因此而捱餓吧?會否是因為今次天文台在事前不斷發放「樺加沙」是一個非一般強勁的颱風的訊息,令市民過分憂慮,因而反應過大?

別誤會我在責備政府和天文台誇大其詞。相反,我覺得在如此超級颱風侵襲下香港竟然沒人喪生、受傷情況也不嚴重,其中一個原因正是天文台預早把颱風的威力和可能帶來的嚴重後果清晰表達,令市民不敢掉以輕心,人人嚴陣以待。當大家做好預防措施,安坐家中,發生意外的機會自然大大減少。各風災部門的拯救隊也因此可以集中搶救受傷的市民和處理災情,這也是令死亡率是零的原因。

我常說︰「尤其是面對重要事項,我寧可多做,也不會少做,因為你可能會因為自己沒有盡力而後悔不已。」這次幸好天佑香港,「樺加沙」沒有盡情肆虐,也慶幸大部分人都盡了市民的責任,不為別人添麻煩。所以,我非常贊成政府檢控在極端天氣仍因一己之快而進行危險活動的人,因為他們自私自利,罔顧拯救他們生命的人的安危和增添政府各部門的麻煩。

香港的防災系統和災害管理多次被國際氣象組織讚揚,是所有城市的典範,是次再度證實不是浪得虛名。我身為香港市民,亦因此感到與有榮焉。

讀文匯報PDF版面
評論(0

0 / 255

顯示更多...
相關推薦
評論成功,請等待管理員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