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為何關門?影響多大?何時結束?一文看懂美政府再「關門」鬧劇

2025-10-01 16:00:59 國際

當地時間10月1日,由於國會參議院在9月30日未能通過共和黨和民主黨分別提出的臨時撥款法案,美國聯邦政府在七年後再次關門。數十萬聯邦僱員不得不面對強制休假或裁員,眾多聯邦部門的服務也停擺。

美政府咋又走到「停擺」這步?

美國的每個聯邦財年都是從10月1日開始,次年9月30日結束。要保證新財年順利運轉,國會就必須提前通過各部門的預算授權。這本應通過12項常規撥款法案逐一完成,但由於黨派分歧常年難解,國會往往拖到最後一刻才動手。如果常規撥款無法及時達成一致,臨時撥款法案就成了「救火隊」。臨時撥款法案會按照上一財政年度的支出水平為政府「續命」,通常可以維持數周或數月。

但今年「救火」都成了問題。早在春夏之交,國會就陷入對醫保補貼、對外援助、移民執法經費的拉鋸,導致12項常規撥款的討論幾乎停滯。時至9月,眾議院共和黨人倉促拋出一份臨時撥款法案,想讓資金撐到11月21日,但因條款中削減了部分醫療補助支出並附帶保守政策訴求,遭到民主黨拒絕。幾乎同一時間,民主黨在參議院也提出了另一版本的臨時撥款法案,維持「奧巴馬醫改」補貼並增加社會項目開支,結果也毫無懸念地遭到共和黨反對。

隨着兩份方案先後告吹,時間窗口不斷被壓縮。9月下旬的大部分時間,國會又都處於休會狀態,於是真正可用來協商和投票的工作日,就被壓縮到了月末的最後兩三天。

△專門聚焦報道聯邦政府管理與政策的美國媒體Federal News Network報道,儘管政府面臨「停擺」,但兩黨在主要問題上的分歧遠未達成一致。

但就在這一關鍵時刻,白宮又橫生枝節。白宮管理和預算辦公室9月25日下令各機構為裁員(Reduction in Force,RIF)做準備,而不僅是以往慣常的非必要崗位人員無薪休假。「RIF」是美國政府人事和勞動管理領域的術語,通常指因經費、編制、機構調整等原因進行的裁員、精簡人員、撤銷崗位。因此,此舉既是應急方案,也被視為向國會施壓。如果繼續僵持,後果可能不只是短暫停工,還包括機構和僱員結構的永久變化

美政府「停擺」危機前

兩黨黨爭仍「上頭」

距離美國聯邦政府資金耗盡僅剩幾個小時前,美國政府「關門」「近在眼前」之時,民主、共和兩黨依舊不願釋放妥協信號,立場愈發強硬。

9月30日,參議院共和黨領袖約翰·圖恩在發言中呼籲民主黨人投票支持共和黨的臨時撥款法案,讓法案得以通過並由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成法。參議院民主黨領袖查克·舒默則表示,「大家站在政府關門的懸崖上,是因為共和黨人在維持政府運轉一事上不認真。」查克·舒默稱,「共和黨想要政府關門,並不想談判,同時強迫民主黨人接受共和黨的法案。」

美國總統特朗普當天表示,政府可能真的會關門,是民主黨關閉了政府。特朗普還說,他會在政府關門期間做一些不可逆轉的事情,比如大規模裁員、削減項目等。

美國聯邦政府資金於當地時間9月30日午夜耗盡。此前,國會眾議院曾以微弱優勢通過由共和黨起草的臨時撥款法案,試圖讓聯邦政府運轉資金維持至11月下旬,但隨後參議院未能通過這一法案,兩黨陷入僵局。民主黨人批評共和黨提出的臨時撥款法案忽視醫保優先事項,共和黨人則表示該法案可為進一步談判爭取時間。

美政府「關門」

影響幾何

美國聯邦政府因兩黨政治博弈而「關門」的情況並不少見,以至於各聯邦機構都制定了一套如何應對「停擺」的操作手冊。據媒體報道,在9月30日本財年即將結束之際,特朗普政府正迅速改寫這些應對方案,政府「關門」若再次發生,將比以往任何一次都更難預測,並可能引發更大混亂。

△CBS報道,政府「停擺」將給政府工作人員、社會安全、醫療保險、交通運輸等社會各方面帶來一系列影響。

政府停擺期間,每天可能約75萬聯邦僱員「被迫無薪休假」,他們每天的薪酬總成本約為4億美元。

多地博物館、國家公園和紀念碑等可能關閉或縮短開放時間。美國務院領事館和移民局的部分窗口將放慢工作甚至關閉,護照、綠卡、簽證等證件辦理時間被拉長。雖然社會保障金等強制性支出仍會發放,但相關人工服務將可能陷入停滯。

對於低收入家庭,打擊會更快到來。數百萬孕婦和兒童的食品券將受影響,住房援助和能源補貼也會因資金斷檔而延遲,聯邦政府對學前教育和學校午餐的支持可能被迫由地方政府墊付,州縣財政壓力驟增。

交通、旅行、醫療、公共衞生等都將受到影響。人手短缺不僅會導致航班延誤、排隊頻繁,並且新航線審批、飛行員培訓和執照發放也會停止;此外,疾控中心、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日常統計更新、藥品審批速度等也會放慢,政府醫療保險等機構的電話客服、案件上訴等服務將難以獲取。

將讓美國付出更廣泛的經濟代價。分析普遍認為,政府關門可能讓美國經濟每周損失約70億美元,聯邦僱員薪資延遲發放會影響消費支出,市場對政策不確定性的焦慮會加劇波動。如果「停擺」久拖並與債務上限、財政赤字等議題交織,還可能導致美國政府借貸成本增加。

「關門」戲碼年年上演

今年卻格外危險

政府「關門」幾乎成了華盛頓政治的一種年度戲碼,尤其隨着黨派極化加劇,國會通過年度預算的難度不斷增加,關門威脅也年年上演。

△美國公共廣播公司整理的1976年以來聯邦政府關門情況一覽表

上世紀70年代以來,美國聯邦政府因共和、民主兩黨政策分歧導致撥款中斷而「停擺」已有20多次。

上一次,也是最長的一次「停擺」發生在特朗普首個總統任期內。當時大約四分之一的聯邦政府機構「關門」持續五周,殃及80多萬名政府僱員,經濟損失估計超過100億美元。

2013年美國前總統奧巴馬政府期間,一些保守派共和黨議員阻撓奧巴馬醫改法案實施,導致政府「停擺」16天。數十萬聯邦政府僱員被迫停工在家,私營部門申請政府貸款等公共服務也被迫延期。

美國前總統克林頓執政時期,聯邦政府兩度「停擺」,約28.4萬名政府職員被強制休假。

老布殊執政期間,美國聯邦政府部分機構也曾於1990年10月停止運轉。當時共和黨人老布殊與國會民主黨人達成一致,提高稅率以削減政府赤字,但這一決定受到部分國會共和黨人反對,以至於新一財年預算法案未能獲得通過。

今年情形卻顯得更為危險。由於政治互信已降到谷底,新一屆國會從年初起就在醫保、移民、對外援助等議題上尖銳對立,幾乎沒有任何提前協商常規撥款的動力。白宮與國會領導層的關係也比往年更為冷淡,幾次關鍵磋商都被突然取消,讓最後時刻的溝通渠道斷裂。

大結局「劇透」:

短期停擺+緊急臨時撥款解圍

截至目前,兩黨雙方都在公開聲明中拉高了底線與輿論陣地。

共和黨堅定主張「乾淨」的臨時撥款,也就是不捆綁醫保或更大政策條款的短期預算,強調這是讓撥款繼續運轉、為談判贏得時間的最務實方案。共和党參議員、多數黨領袖圖恩多次表示,只要民主黨「放寬」醫保附加條件,就還有機會避免停擺。

民主黨方面則咬定「健康保障不容交易」,拒絕沒有醫保補貼延續和撤銷相關臨時撥款,指責共和黨是在用預算流程「綁架」低收入群體。輿論戰中,民主黨用「家庭醫療安全」作為核心敘事,警告停擺後將有數百萬家庭面臨保險斷檔。

基於這些表態與歷史經驗,輿論認為,接下來的形勢很可能是短期停擺加緊急臨時撥款解圍。因為在民意與市場壓力升高後,雙方會達成一個純粹維持政府運轉的臨時協議,共和黨可能象徵性讓步,民主黨則會在爭取到有關承諾後,接受「先開門後談條件」。

如果僵局超過兩周,則可能進入拉鋸延遲階段,勢必造成經濟損失迅速擴散,承包商違約、航班混亂、科研中斷,這些都將製造新的政治痛點,逼迫中間派和白宮出面推動妥協。

極端情況下,雖然概率較低,但也不排除長期停擺與結構調整,白宮趁機推動裁員和機構重組,但政治與市場代價極高。

綜合各方態勢,因長期拖延的政治與經濟代價太高,使得「幾天混亂後達成臨時過渡」成為最大可能。最終妥協將圍繞醫保補貼如何安放展開:是先獨立處理,還是寫進後續談判日程,這將要看雙方的最終博弈。

(來源:央視新聞)

相關報道:

剛剛,美國聯邦政府時隔近七年再「停擺」

責任編輯: 何雪沫
評論(0

0 / 255

顯示更多...
相關推薦
評論成功,請等待管理員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