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旅途:一場與吳嘯海藝術的對話」展覽在深圳若同畫廊開展。此次展覽展出了藝術家吳嘯海近期創作的作品近30件,包括繪畫、雕塑、裝置等不同形態的作品。充分展現出吳嘯海的藝術創作風格與藝術趣味。展覽將持續至11月26日。

吳嘯海1972年生於湖南,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獲得學士學位、碩士學位。留校任教於中央美術學院壁畫系,曾留學於英國倫敦藝術大學Camberwel美術學院。任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央美術學院研究生院副院長。現工作生活於北京。2008年在法國被評選為「2008年度世界十位最具潛力藝術家」。作品曾展出於柏林STARKE基金會美術館、倫敦/蘇格蘭電影協會、巴黎夏悠宮國立劇院、巴黎大皇宮、BFI英國電影協會、保加利亞國家美術館、王儲基金會傳統藝術學院、中間美術館、成都美術館、武漢美術館、西安當代美術館、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等。

此次展覽的策展人朱彤表示,「旅途,是古往今來人類共同的隱喻。自屈原以降,旅途便成為中國文學中恒久的母題。它既是求索與抗爭的象徵,也是精神自我超越的修辭。在吳嘯海的創作中,這個意象既帶有東方的詩學色彩,又與西方神學中的『朝聖之路』遙相呼應。吳嘯海的藝術,正是在這樣的文化傳統中展開,他將個人的經驗與文明的記憶交織,轉化為當代的視覺語言。」

此次展覽中的諸多作品,蘊含着東方典籍中的「渡」「悟」之意。雕塑《坐忘》回應的是《莊子·大宗師》中所述「墮肢體,黜聰明,離形去知,同於大通」的境界;紙上作品《覺》《涅槃》,則是頓悟之思,它們不僅是形態的塑造,且能引導觀眾在形象中觸及不可言說的本質。在吳嘯海的畫布中,這條道路不是線性的救贖史,也不是浪漫主義的遁逃,而是多重文化敘事交織的現場,是內省和文化批判的隱喻。它既有《山海經》所描繪的神異之境,也有《紅樓夢》中 「花謝花飛花滿天」的虛無感,在無常與幻滅之間,為當代提供了反身性的鏡像。

吳嘯海表示:他從12歲學畫到現在,其繪畫的動機不是因為天賦,也不是興趣,像是機緣巧合。他個人的創作確實是在混沌中遊走的,有些拒絕條理化的清晰的東西。「一方面,我從一開始建立作品的時候,這個作品就不停地在給我輸送養料,給我提供能量,而不是我給作品輸出能量;另一方面,我信奉靈感,而不是體系、知識等確定之物,但這也是人性的一個面向。」
朱彤認為,旅途不是抵達,藝術並非終點。若置於東方詩學,它是「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的頓悟。在這條道路上,藝術是心靈抵達自身的介質。在這場藝術的旅途中,每一次凝視,都是一次新的啟程;每一次停駐,皆已在更深的旅途中。
0 /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