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網記者盧冶)「一提到侵華日軍關東軍司令官官邸舊址總是帶有一絲神秘的色彩,隨着松苑咖啡館的開放,大家可以觸摸磚瓦,了解中華民族的抗爭史。」作為一名土生土長的長春人,市民王漫感慨道。她激動地說道,曾經的抗爭烽火,如今化作咖啡杯中的「人間煙火」。

這座昔日侵華日軍關東軍司令官的官邸是一座仿德式建築,位於吉林省長春市松苑賓館內,於9月30日變身「松苑咖啡館」面向公眾開放。在人們觸摸建築、感受歷史間,實現「再用一百年」的價值延續,使這座曾經侵略者的官邸,「變身」為市民空間。這座靜默多年的老建築悄然「甦醒」。
在愉悅的消費中接受教育
「松苑咖啡館」內部裝修極大程度地尊重了原有建築的歷史風貌——高挑的穹頂、復古的窗欞、斑駁的牆面與現代感十足的咖啡吧台、舒適柔軟的沙發座椅完美融合,在陽光從高窗灑下的光影中,共同勾勒出一個沉靜而富有韻味的空間。開業首日,記者看到已有顧客開始等位。
「在這裏喝咖啡氛圍很不一樣,曾經是服務侵略者的地方,如今為人民服務,把歷史融入生活的同時,讓人們在消費的同時又能對長春歷史文化有了進一步的了解,我感覺很有意義。」長春市民陳琦如是說。
區別於傳統咖啡館,松苑咖啡館將文化講解融入日常運營。移動咖啡館經理黃偉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每天上午10點和下午2點都會有固定的文化講解環節,歡迎每一位顧客參與。」

講解內容不僅涵蓋這座老建築的歷史沿革與建築特色,還延伸到吉林省內的文旅資源、展陳內容和地方文化,力求在輕鬆的消費場景中傳遞知識與文化溫度。「我們希望打造的不僅是一個喝咖啡的地方,更是一個文化交流的空間。」黃偉說道。
這種將空間價值、文化內涵與消費體驗有機結合的方式,成為吉林本地文旅融合的一個「縮影」。
抗爭烽火化「人間煙火」
除了傳統咖啡,松苑咖啡館也推出了多款富有地方特色的創意飲品,備受歡迎的「元氣人參拿鐵」和「元氣人參美式」選用了吉林長白山優質人參,將地域物產與現代飲品文化巧妙融合;而「凍梨美式」則以東北人冬日的童年記憶為靈感,賦予咖啡別樣的風味體驗。
走進松苑賓館深處,這座仿德式古堡建築隱藏在綠蔭之中,遊客手持咖啡,用相機記錄美好的瞬間,使得咖啡館與文物本體和諧共處。松苑咖啡館運營經理韓濱表示:「希望通過純粹的咖啡讓更多人去感受長春這座城市,品嘗的不僅僅是咖啡,更是對長春的過往和長春的認知。這是一座充滿浪漫的城市,也是一座尊重歷史的城市。」

2024年,文物修繕工程正式啟動。修繕團隊入場第一件事,並不是施工,而是詳細勘察。首先對整棟建築的沉降情況、荷載穩定性進行評估分析,以數據作為支撐。根據勘察結果發現:基礎基本達到穩定狀態,不存在不均勻沉降等問題,但結構存在一定安全隱患,如地下室多處構造柱鋼筋外露、保護層脫落,部分木構件歪閃嚴重,桿件局部變形,另有部分火燒痕迹。
據清源(北京)文化遺產保護發展中心有限公司松苑賓館修繕設計負責人李進介紹,修繕遵循「最小干預、不改變文物原狀」的基本原則,先研究、後動工,不能破壞歷史信息的完整性。
由於侵華日軍關東軍司令官官邸的特殊性,導致前期資料十分匱乏。修繕團隊在國內主要圖書館、檔案館、城建檔案館等多方查找,均未找到原始設計圖紙。在修繕過程中,以存留的歷史照片和建築本體的殘存構造痕迹為根據,同時走訪大量松苑賓館退休員工,盡量還原建築的歷史風貌。
「在修繕工程中我們盡可能避免主觀臆斷和創作,根據原有一些歷史形制和規制來進行維修,而不是憑空設計。」李進表示。
一杯咖啡「鏈接」國際化文旅IP
侵華日軍關東軍司令官官邸舊址的修繕不僅僅是一次文物保護行動,更是一場公共文化空間的重構。植入咖啡業態的嘗試,便具有了國際化文旅IP搭建的內涵。韓濱表示:「松苑咖啡館定位為長春市五星級咖啡館,希望通過高品質的咖啡和服務,把這座城市的歷史文化『泡』進每一杯咖啡裏。」她說,這棟建築是長春近代建築史上的「活化石」,咖啡館的成立不僅是空間利用的新嘗試,更是一次對歷史建築的活化利用,讓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得以觸摸歷史、感受時代的印記。
事實上,長春近年來在歷史建築活化利用方面動作頻仍:新民大街「煥新」迎八方來客;豐樂劇場舊址修繕有序推進;東本願寺舊址也正在變身「杉·美術館」……整個城市正通過一次次保護實踐,讓歷史建築「開口說話」,一步步融入百姓生活。
0 /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