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深圳商報9月30日報道,2025年諾貝爾獎將自10月6日起陸續揭曉。其中,生理學或醫學獎將於北京時間10月6日公布,物理學獎於7日公布,化學獎於8日揭曉。
生理學或醫學獎:
是否花落美籍華裔科學家陳志堅?
整理近年來的重大醫學突破以及被譽為「諾獎風向標」的幾個重要科學獎項,有分析認為,囊性纖維化的革命性療法、mRNA疫苗技術的奠基性貢獻、cGAS-STING信號通路構成了2025年最有力的競爭領域。

囊性纖維化是一種致命的遺傳病。美國科學家Michael J. Welsh闡明了CFTR蛋白的功能,為藥物研發提供了靶點,Paul A. Negulescu和西班牙科學家Jesús González則成功將基礎發現轉化為革命性藥物。
mRNA疫苗技術的奠基性貢獻被預測獲獎的理由是,因發現核苷鹼基修飾技術,從而開發出有效的mRNA療法。獲獎熱門人物是匈牙利裔生物化學家Katalin Karikó與美國免疫學家Drew Weissman。
美籍華裔科學家陳志堅也是本屆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熱門人選。我們的身體是如何第一時間發現病毒或細菌入侵?陳志堅發現了名為cGAS的酶,它是細胞內的一個關鍵「哨兵」,當病毒DNA出現在細胞質中時,cGAS會立即識別並結合,最終拉起「警報」,啟動干擾素等抗病毒免疫反應。
此外,被看好的還有無創產前檢測技術。中國香港的盧煜明教授因在母體血液中發現胎兒DNA,並開創無創產前檢測技術而備受關注。這一技術已在全球廣泛應用,使數百萬孕婦避免了侵入性產前診斷的風險。
化學獎:
中國科學家入圍熱門
近日,被稱為「諾貝爾獎風向標」的引文桂冠獎公布得獎情況,在化學領域獎項方面,中國科學院院士、單原子催化專家張濤成為獲得該獎項的首位中國內地科學家。張濤在諾獎公布前夕獲得引文桂冠獎,被視為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的有力競爭者。
新一代測序(NGS)技術也是預測熱門。劍橋大學的Shankar Balasubramanian教授和David Klenerman教授是開發新一代測序技術的代表人物。他們的發明最終被應用在Solexa-Illumina測序技術中,該技術通過大大提高效率和降低DNA測序成本,徹底改變了該領域的研究。
此外,揭示自由基與抗氧化劑在人體疾病中的重要作用也是被預測的獲獎熱門領域之一。新加坡國立大學的Halliwell教授在自由基與抗氧化劑研究領域做出了開創性貢獻。他與合作者提出了廣為人知的Foyer-Halliwell-Asada循環,Halliwell教授進一步將研究重心轉向自由基與人類疾病的關聯,開創性的研究揭示了金屬催化自由基反應在疾病中的作用。
物理學獎:
量子計算與二維電子系統成焦點
近期,德國科學家David P. DiVincenzo 和瑞士科學家Daniel Loss憑藉他們提出的量子點中電子自旋作為量子位的量子計算理論——Loss-DiVincenzo模型,獲得了被譽為諾貝爾獎風向標的「引文桂冠獎」獎項。諾獎級研究「量子點」與諾獎級研究「量子信息科學」相融合,催生了本年度「引文桂冠獎」的榮譽之選。因此,不少分析認為,這兩位科學家是今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大熱門。
被看好的研究領域還有強磁場中二維電子系統特性研究。印裔美國物理學家Jainendra Jain、以色列物理學家Moty Heiblum和美國物理學家James Eisenstein 三位科學家是獲獎熱門。
此外,還有分析認為,近年來,中國科研團隊在超導領域取得重要進展,南方科技大學和復旦大學團隊分別實現了新型超導材料突破。拓撲量子計算因具有容錯性優勢,成為凝聚態物理的應用熱點,今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有望授予凝聚態物理領域。
0 /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