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蕭景源)超強颱風「樺加沙」本周吹襲香港,風暴潮導致全港多區嚴重水浸,幸得社會各界齊心合力抗風災,將破壞及受傷程度降至最低。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局長麥美娟今日(27日)出席活動後會見傳媒時,特別感謝各地區的義工朋友、關愛隊成員和義工、區議員、地區「三會」成員,不少社區組織,甚至有些中資機構;「他們都提供很大協助,預防這個超強颱風和之後的工作。」
麥美娟說,當知道颱風「樺加沙」將會很猛烈時,政務司司長已經統籌不同部門超前部署做好各項預備工作,包括出動關愛隊、區議員和「地區」三會成員到可能會受水浸影響的低窪地區,特別是偏遠鄉村,呼籲市民做好防風準備,並提醒要及時疏散;例如大澳村民,有義工協助他們將傢俬及時升高,同時呼籲他們有需要時疏散到臨時庇護中心;「臨時庇護中心一般是在八號風球下才開放,但當時我們已提早在星期二(23日)早上8時開放,因為我們想方便居民在還沒大風大雨時,可以及早安全地到臨時庇護中心休息...並將開放時間延長到3號風球除下,天氣穩定才關閉...有超過900個市民使用。」

麥美娟表示,颱風期間總共開放50個臨時庇護中心,目的是希望方便居民有需要時可以盡快疏散到鄰近的臨時庇護中心;「我們很感謝地區裏不同的學校借出校舍,也有教會組織借出教會作臨時庇護中心,當然不少得的是鄉事委員會,也借出鄉事委員會的地方,亦動員了鄉事委員會村長、村民,一同協助進行疏散工作。」她舉例,其中在沙頭角中心小學設立臨時庇護中心,因為小學對面有一間位處低窪地區老人院,曾經在颱風山竹和天鴿時遭受水浸,院友需要緊急撤離,所以這次政府提早部署,以協助老人院疏散20多位長者。
麥美娟指,老人院的疏散不同一般疏散行動,因為老人家需要有自己的床,「我們要協助拆卸床,關愛隊的隊員、鄉事會的村民和義工朋友,要逐張拆卸婆婆公公在老人院的床,將床送到臨時庇護中心再安裝;老人家在這所學校臨時中心住了兩日,然後我們再陪他們返回老人院,協助還原在老人院內的床。」此外,民政處協調關愛隊在風暴前已經收集一些村民資料,當星期三(24日)颱風期間深井村水位高漲時,可以及時聯絡村民疏散,「我們亦感謝民安隊和消防員,因有些村民行動不太方便,有些是要推輪椅,甚至有些是要揹他們去到當時借出作臨時庇護中心的學校。」
麥美娟又提到,大埔美援新村也是一個位於低窪的鄉村,曾經因水浸受到很嚴重的影響,但風暴來臨前大埔區議員、關愛隊成員及義工,趕在星期一(22日)下午購買建築材料幫20多戶居民造好臨時擋水板,並一直工作至深夜;「我們很感謝他們的努力,最終村民告訴我們,這些臨時的設施發揮了作用,讓他們的家不受水浸影響,之後更發短訊多謝區議員和關愛隊的成員。」

麥美娟強調,這次在防風工作上,可以看到在社會各界也是群策群力,如颱風期間關愛隊和區議員一直提供消息,包括在發現塌樹馬上通知民政事務專員,聯絡相關部門及時清理;「所以在八號風球後,大家看到我們很快便清理一些阻路的塌樹。我們很感謝市民的支持和配合政府的工作,亦要多謝不同的機構、關愛隊、區議會,以及社區的力量,大家一起眾志成城,一起做好這次工作。」
0 /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