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網記者 劉凝哲 實習記者 張芮淇)9月25日,科睿唯安(Clarivate)公布了2025年度「引文桂冠獎」(Citation Laureates)獲獎名單,共有來自8個國家的22位傑出學者獲此殊榮。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以下簡稱「大連化物所」)研究員張濤因其在「單原子催化」領域的開創性貢獻,榮獲2025年度化學領域「引文桂冠獎」,成為首位獲得該獎項的中國內地科學家。
引文桂冠獎由科睿唯安科學信息研究所(ISI)專家團隊評選,旨在表彰作出開創性貢獻,塑造科學與社會未來的科學家。該獎項設立以來,已有83位引文桂冠獎得主榮獲諾貝爾獎,他們往往在獲得諾貝爾獎前些年就得到了引文桂冠獎的認可。
2025年度引文桂冠獎共有22位傑出科學家獲獎,其中美國10人,法國3人,德國、日本、瑞士各2人,加拿大、荷蘭及首次入選的中國內地各1人,他們的研究成果具有諾貝爾獎級別的影響力。引文桂冠獎得主的奠基性研究論文在所在領域內被引用次數均位居全球前列,體現了跨學科與跨國界的深遠影響力。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張濤因在單原子催化領域的開創性工作而獲獎。他的研究突破使化學反應更高效、更可持續。張濤是首位來自中國內地的引文桂冠獎得主,彰顯了中國在全球科學領域日益增長的影響力。根據科學信息研究所(ISI)最新發布的G20研究與創新計分卡,2024年中國內地以近90萬篇論文領跑G20研究產出,是2015年的三倍。
據介紹,張濤等人於2011年提出「單原子催化」概念,將多相催化研究推進到原子精準尺度,為實現多相催化過程的精準調控奠定了科學基礎,開拓出一個全新的研究方向。張濤團隊在單原子催化領域的系統性研究,不僅推動了催化科學本身的發展,還廣泛影響了能源化工、材料科學、生物醫藥等多個前沿交叉學科。單原子催化不僅在學術界產生廣泛影響,還指導和推動了實際工業應用,目前已有萬噸級規模的新過程實現工業化應用,為綠色化工和「雙碳」目標提供新的技術支撐。
張濤院士表示,非常榮幸獲得2025年引文桂冠獎,該獎項是對「單原子催化」概念原創性和重要國際影響力的肯定。「過去,我和我的合作夥伴站在前人肩膀上提出了單原子催化的新概念,未來,我希望有更多的年輕科學家站在我們的肩膀上推動催化科學和化學的進一步發展。我相信單原子催化與人工智能的結合將塑造原子精準的催化研究新範式,使高效催化劑的理性設計成為可能,推動全球新能源和綠色化工的發展」,張濤說。
科睿唯安高級副總裁、學術研究與政府事業部研究與分析業務負責人Emmanuel Thiveaud說:「每年,引文桂冠獎都會表彰傑出的科學家,他們的研究工作徹底改變了所在的學科,產生了深遠的社會影響。他們的研究不僅被引用量極高,同時具有深遠影響力。科睿唯安很榮幸向這些先鋒致敬,他們的貢獻往往會得到諾貝爾獎垂青,助力我們更美好的未來。」
據介紹,2002年以來,科學信息研究所的專家每年基於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的論文和引文數據,遴選出可能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1970年以來,Web of Science 核心合集所收錄約6400萬篇論文中,不到0.02%被引用次數超過2000次。引文桂冠獎得主通常從這些論文作者中甄選產生。不過,引文桂冠獎的設立並非為了預測特定年份諾貝爾獎得主,而是旨在表彰研究工作具有諾獎水準、值得全球認可的科學家。
0 /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