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網記者 章蘿蘭)今年以來,A股公司密集遞表港交所,安永大中華區審計服務市場聯席主管合夥人湯哲輝在接受採訪時表示,A+H上市令企業、市場和投資者多贏,在未來一段時期內將延續。他預計,人民幣國際化持續深化、輔以港股流動性進一步改善,「A+H」將成為中國龍頭企業出海的標準配置。他並強調,港股與A股形成互補生態,隨着兩地制度在跨境數據流動、聯合監管等方面協同深化,有望催生「中國科技資本雙樞紐」。
湯哲輝說,2025年,全球經濟呈現震蕩與不確定性,在此大背景下,中國企業的「轉型」和「出海」,成為保持韌性增長的關鍵戰略,這就需要資本的支持。在此大背景下,不少A股上市公司赴港IPO,拓寬國際融資渠道,實現全球化發展,成為他們堅定的選擇。
「中國企業在2023年開啟了科創出海新時代,具備全球製造優勢的中國企業,已經不再滿足『產品出海』,而是到靠近消費者的地方,建工廠、建市場、建服務、建設施,實現了供應鏈出海,生產、研發、銷售出海後,最後通過境外/海外資本市場公開融資,實現了出海產業鏈的閉環,」他相信,中國將由此將走出真正意義上的本土跨國企業,而這些A+H的公司擔綱了排頭兵的角色。
湯哲輝強調,A+H上市浪潮令企業、市場和投資者多贏,在未來一定時期內將延續。隨着人民幣國際化持續深化和港股流動性進一步改善,「A+H」將成為中國龍頭企業出海的標準配置,但唯有真正具備全球競爭力的企業才能在國際資本舞台贏得長期青睞。
在湯哲輝看來,香港資本市場對創新具有包容性,港股側重全球化與制度靈活性,如港交所的「科企專線」對特專科技企業的商業化程度和財務指標要求相對更靈活,一些尚未商業化的科技企業也有機會赴港上市;此外,允許特專科技公司及生物科技公司以保密形式提交上市申請,企業在上市準備階段可保護商業敏感信息等,均為企業資本市場融資創造良好條件,並與A股形成互補生態。未來,隨着兩地制度在跨境數據流動、聯合監管等方面的協同深化,預期將與A股科創板催生出「中國科技資本雙樞紐」,共同服務全球科技創新。
0 /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