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除藥名之外,商標圖案同樣可作出誤導以及成為無良職員逃避法例監管的擋箭牌。另一名操廣東話的記者,之後進入曾喬裝旅客查詢「久咳丸」的同一家藥妝店,其中貨架上擺放影射「喇叭牌正露丸」的一款藥品,其包裝盒設計及顏色,與正貨差不多如出一轍,但細心觀察包裝盒設計赫見多了「小號」兩字,產品另一旁擺放較大樽產品,包裝則寫有「大號」二字,而喇叭商標的朝向也與正貨存在差異,正貨喇叭圖案彎曲位向左、影射貨喇叭商標圖案的彎曲位則向右。至於影射貨售價更是較正貨貴近七成,細樽裝售98元、大樽198元。記者特意再詢問「這隻就是喇叭牌正露丸啦?」女職員點頭輕聲回應「嗯」表示肯定。
專家拆解
仔細對比該影射藥與正貨的商標圖案差異,朝向不同,但影射貨商標圖案的確是一支喇叭樂器,所以當記者詢問是否「喇叭牌」時,只要不強調是否「最正宗」、是否為「大幸藥品」(正貨原廠)生產,女職員大可「理直氣壯」辯稱這確是喇叭牌,難以指控她存心欺騙,逃避《商品說明條例》。
評論成功,請等待管理員審核...
0 /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