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推進發展北部都會區   創新與挑戰並存

2025-09-24 21:09:36 來論

朱鼎健  全國政協委員

行政長官李家超發表任內第四份施政報告,其中北部都會區這塊佔地約3萬公頃的香港未來新引擎,在施政報告中佔了前所未有的篇幅。特區政府決定提升北都發展的決策層次,成立由行政長官親自領導的「北都發展委員會」,並為加快北都發展訂立專項法例。該委員會下設三個工作組:「發展及營運模式設計組」、「大學城籌劃及建設組」及「規劃及發展工作組」。這一高規格配置旨在簡化行政流程,拆牆鬆綁,以新思維採納不同地方的建造方法、材料和裝備等,以實現安全、省錢、省時的目標。

施政報告提出了一系列創新機制加速北都發展。引入快速審批制度,採納各地優秀的建築方法,結合海外和內地的成功建造技術、用料和設備,以降低工程成本並縮短工期。

報告還提出以試點形式推行「分階段開發」模式,參考內地「1.5級開發」概念,容許初期先建設和營運具先導性的低密度設施,例如零售、娛樂或會議展覽等項目,以此吸引企業進駐、創造收益和匯聚人流,發揮拉動作用,再落實長遠發展。

多元開發模式也是報告中的亮點,包括原址換地、「片區開發」等,推動市場參與,加速發展。報告還提出靈活批撥土地,推動企業落戶和投資。倘若以租約而非地契批出,租期可長於七年,提供更大彈性。

儘管規劃宏偉,北部都會區的發展仍面臨多重挑戰。財政壓力是首要問題,北都開發成本龐大,而香港當前面臨財赤,需謹慎平衡資源分配。執法與協調複雜性也不容忽視。北部都會區的建設涉及特區政府內部多個職能部門的協同配合,還需要與深圳市政府進行跨境協作。市場需求與產業落地也存在不確定性。目前尚未有巨型企業簽約進駐,產業用地可能供過於求。若企業因成本或政策不確定性卻步,可能導致資源浪費。

施政報告在北部都會區發展上展現了不少創新思維,但成敗關鍵在於執行力度和細節把握。需要既保持戰略定力,又具備實操靈活性,才能真正實現北部都會區的發展願景。以下幾個層面,或者可以作為一定參考。

一是強化政策彈性與透明度。土地批撥保留「直接批地」權限,但設立如協力廠商評估的公開審核機制,避免利益輸送疑慮。產業政策方面,可考慮提供如按投資額減稅的階梯式稅務優惠,而非全面免稅,確保長期稅收。

二是在深化區域協作方面,與深圳共建「聯合招商機制」,共享如跨境人才流動的資源與政策,避免重複建設。

三是分期發展與配套先行。優先建設如北環線等交通基建、醫院、學校等民生設施,再推進產業項目,提升企業與居民信心。試點非永久建物類的「簡約園區」,加速產業落地並保留調整彈性。

第四是加強生態與社會保障。落實「濕地保育公園」等生態補償機制,並在開發初期導入如低碳交通等智慧城市設計,平衡發展與保育。

北部都會區的成功依賴於執行效率、資源配置與區域協同,特區政府以「創新思維」突破制度瓶頸,同時確保發展惠及民生,相信定能實現「國際創科新城」的願景。

評論(0

0 / 255

顯示更多...
相關推薦
評論成功,請等待管理員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