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厚立 全國政協委員香港島各界聯合會會長
行政長官李家超發表任內第四份施政報告,以「深化改革 心繫民生 發揮優勢 同創未來」為主題,清晰體現深化改革、發展經濟和改善民生的思路,多方面展示創新與務實精神,尤其是致力推動人工智能(AI)於政府部門應用、加快北部大學城建設、知識產權市場化等各個方面,在延續綠色發展主軸的同時,通過一系列突破性舉措,構建起香港經濟轉型升級與社會福祉提升的雙輪驅動格局。
報告中多次提及人工智能,包括成立「AI效能提升組」,由政務司副司長統領跨部門資源,推動人工智能技術更廣泛且系統性地應用於政府運作;統籌人工智能在政務、產業、民生服務等領域的應用,例如在政務方面通過推行智能審批系統,預計可縮短審批時間30%;而在醫療領域開展AI輔助診斷專案,則可提高診斷效率。AI的深度應用能加快提升公共服務效率、優化資源配置,促進政策制定過程的科學化與透明化。順應全球數碼政府發展大勢,配合開放數據及AI倫理規範建設,推動行政體系邁向數據驅動、智能決策的新階段,亦將有助於香港在國際智慧城市中增強競爭優勢。
施政報告又提出加速建設北都大學城,積極推動「留學香港」品牌。施政報告進一步明確,將八大高校非本地生比例上限從40%提升至50%,打造「國際教育樞紐」的戰略布局。這一調整將與全球頂尖學府建立聯合培養機制,增設「大灣區專項獎學金」,吸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優秀學子。香港目前擁有五所位列世界百強的大學,在保障本地生學位的前提下,該項舉措將形成人才「蓄水效應」,為香港構建多層次人才梯隊、提升國際競爭力提供堅實的支撐。
稅制改革同樣精準發力,利得稅與薪俸稅的一次性減免及印花稅稅階調整,既減輕中產負擔,又通過非本地生高額學費形成的「教育出口」收益,構建良性財政迴圈。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的優化,結合家族辦公室稅收優惠政策的延長,進一步鞏固了香港作為跨境財富管理中心的地位,為實體經濟注入「耐心資本」。
高等學府不僅是科研與人才的策源地,更是創新產業集群發展的核心動力。報告強調吸引非本地生及國際研究人員,並完善住宿及配套設施,將為香港引入多元知識體系和跨文化交流,持續提升本地教育及科研水平。未來若在大學城規劃中納入產學研孵化平台、創業資助及國際學術合作機制,將會更進一步鞏固其區域性高教及創科樞紐的地位,對長遠經濟結構轉型極具戰略意義。
此外,「改革」是今年施政報告的關鍵詞,在創新和多元化屢有體現。例如知識產權交易市場的推廣,以及融資、估值和保障體系的優化,亦將為本地創新生態注入新動能。施政報告倡議完善知識產權估值標準、促進專利融資及市場化流通,既有助激勵本地科研成果產業化,也可為初創企業開拓更多元資本渠道。還有「發展低空經濟工作組」的成立,極具前瞻布局,不僅搶佔新興產業賽道,更通過法規體系創新,為香港構建「天空開放」的制度優勢。
多領域且強有力的改革新政就是要突破瓶頸、拓展新賽道,強化產學研融合,推動創科人工智能,讓創新科技更好推動經濟復甦、惠及廣大市民。期望特區政府參考國際經驗,結合金融科技與法律支援,強化香港作為亞洲創新資本市場的優勢地位,實現更可持續、更高質量的發展。
0 /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