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曾業俊)在數字技術加速普及的推動下,全球網絡零售市場近年持續增長,其中亞洲地區表現尤為突出,中國市場更成為主力軍並展現了強勁動能。德勤與中國連鎖經營協會聯合發佈的《2025年網絡零售TOP 100報告》顯示,本屆排名前百位的企業網絡銷售總額超2.17萬億元(人民幣,下同),按年增長達13.6%。除頭百位門檻升至十億元級外,本年度千億級、百億級和十億級企業數量均有所增加,同時呈現「多業態協同」的特點,反映出國內網絡零售市場結構持續優化,發展層次日益豐富。
2024年中國網上零售額達到15.5萬億元,比上年上升7.2%,連續第12年穩居全球最大網絡零售市場。電商平台、實體零售及消費品牌共同推動市場持續擴容與創新升級,其中頭部平台加快精細化運營,通過大數據、AI等技術優化供應鏈與營銷策略,提升用戶體驗與交易效率。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底,中國網絡購物用戶規模達9.74億人,而短視頻、直播、小程序等新興渠道不斷重塑消費者購物習慣,即時零售契合快節奏生活與便捷化需求,也逐步成為主流消費方式。
德勤中國消費品與零售行業主管合夥人張天兵表示,在全球網絡零售市場蓬勃發展的浪潮中,中國消費市場正經歷一場深刻的變革與升級。本年度排名前百位的企業之中,超過六成企業實現正增長,消費品牌企業增速領先,凸顯行業活力。然而,面對流量分散、競爭加劇等新挑戰,企業亟需從「賣貨」思維轉向「內容驅動」模式。零售媒體化正成為破局關鍵,不僅拓展了用戶觸點、提升轉化效率,更重塑了零售的核心價值,延伸至服務、生活方式乃至情緒連接。通過構建全渠道媒體網絡、探索創新內容與場景化營銷等多種方式,零售企業正在探索新的增長路徑,以更強韌性應對市場變化。
中國連鎖經營協會會長彭建真表示,在全球網絡零售市場高速增長疊加存量競爭加劇的當下,中國網絡零售市場正經歷著從高速擴張向精細化運營和高質量發展的深刻轉型。報告通過詳實的數據和深入的案例研究,系統梳理了即時零售、直播電商等新興模式的崛起路徑與內在邏輯,揭示了這些模式如何精准對接消費者便捷化、多樣化的消費需求,從而成為市場增長的新引擎。同時,報告還深入剖析了下沉市場的巨大潛力,展示了網絡零售新模式如何在這一藍海領域實現快速滲透與增長,為行業開辟新的增長空間。
本年度網絡零售排名前百位之中,京東、美的、阿里巴巴和唯品會位列前四,銷售額均突破千億元,展現出強勁的頭部引領效應。排名前百的結構中,消費品牌企業以63家佔據主導,實體零售企業24家,電商平台13家,多元主體共同撐起萬億級市場格局。除「千億俱樂部」外,另有20家企業躋身「百億陣營」,成為市場的中堅力量。整體來看,排名前百位的企業中有61家實現網絡銷售正增長,其中40家實現兩位數及以上增長,消費品牌企業表現尤為亮眼,佔比達四成,進一步凸顯其在行業中的增長潛力與活力。
細分類目方面,食品飲料企業積極探索即時零售與短視頻帶貨,服裝鞋帽與家清個護化妝品企業強化小程序觸達,家居家電企業借力政策與直播電商實現快速增長,零售渠道類企業則覆蓋二手、跨境與無人零售等多元模式。值得一提的是,實體零售企業在渠道線上化進程中展現出強勁的主動性與創新力,一方面聯動電商平台和社交媒體合作,打造數字化生態系統,另一方面加快打造智慧化、體驗組合佳、環境好的全新門店,進一步推動線上線下高度融合。
報告建議,零售企業應從三個關鍵方向著手,構建更具韌性的增長體系。零售媒體化不僅拓展用戶觸點,更通過內容驅動提升轉化效率與品牌影響力。差異化定位圍繞真實需求展開,推動產品與服務的精益升級,增強用戶粘性與體驗價值。業務模式創新則重塑零供關係,推動從博弈走向協同,通過數據共享、庫存聯動與聯合營銷提升整體效率。三項舉措相輔相成,為企業應對流量碎片化、用戶分層與成本壓力提供清晰路徑,也為網絡零售市場注入持續增長動能。
0 /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