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歷史研究所主編、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新編第二次世界大戰史》(以下簡稱《新編二戰史》)中、英文版分別在8月20日由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辦公室、中國社會科學院科研局主辦的抗戰史和二戰史重大研究成果發布暨學術研討會和8月28日在希臘雅典舉行的英文版新書發布會暨「浴火涅槃:文明與戰爭」國際學術研討會上發布,旨在向中外學術界和廣大公眾介紹中國學者關於二戰研究的最新成果、推進全球二戰史研究並弘揚正確二戰史觀。
這部新着甫一面世,即在國內外引起強烈反響。《新編二戰史》為何一經出版就迅速獲得廣泛關注與好評?作為一部由中國學者編寫的嚴肅學術讀物,它為何能同時吸引專業人士與普通公眾,並走向海外讀者?出版方具體採取了哪些舉措?記者圍繞這些問題採訪了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黨委書記、社長季為民。
二戰勝利80周年重磅獻禮 收穫國內外關注好評
《中國社會科學報》:《新編二戰史》出版後受到廣泛歡迎,有哪些直觀的社會反響?
季為民:首先,《新編二戰史》獲得了媒體高度關注。出版以來,相關新聞報道及評論文章超過60篇(不含轉載)。其中,《人民日報》8月22日刊發張士偉教授書評《吸收最新研究成果 弘揚正確二戰史觀》,《光明日報》刊發三篇書評——于沛研究員《堅持和弘揚正確二戰史觀》、胡德坤教授《當之無愧的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東方主戰場》、劉作奎研究員《堅持正確二戰史觀 構建二戰史研究自主知識體系》,均產生巨大影響。
其次,在發行方面,截至9月中旬,《新編二戰史》累計發貨逾23000冊,銷售量近15000冊。當前,新書上市「萬冊即為勝利」,此業績堪稱開局良好。各級機關、企事業單位訂購踴躍,除社科院外,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共河南省委、中國人民解放軍有關戰區等紛紛購買。香港民主建港協進聯盟(民建聯)一次採購300冊。在海外,我社聯合外方出版社於8月28日分別在希臘、美國舉行英文版全球發布儀式並開售,目前銷售碼洋已突破48000元。
線上渠道讀者反響同樣熱烈。上市直播首日,50本精裝書開箱即告售罄;自營店舖首周售出450冊;8月19日,該書登上京東圖書首頁並進入熱搜榜單,迄今已售出約2000冊;在噹噹平台,該書位居歷史類新書榜單第五位、世界史新書榜單第一位。
再次,在社會反響方面,兼具學術深度與可讀性使其「既叫座也叫好」。該書先後入選第十四屆全國政協委員讀書活動推薦書目(位列軍事外交類首本推薦圖書),被列為中國社會科學院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重大成果,入選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辦公室與中國社會科學院科研局發布的抗戰史及二戰史重大研究成果,榮登中宣部出版局指導、中國圖書評論學會組織評選的「中國好書」2025年7月推薦書單,入選《人民日報》「大地書單」(第2期),以及中宣部黨建網「黨建好書」2025年8月書單等。
《新編二戰史》在港澳地區亦獲得廣泛認可。8月11—15日,我率團赴港澳交流訪問期間對該書進行了宣介。澳門科技大學圖書館、香港大學圖書館、香港中文大學圖書館等機構均表示立即採購,並向師生積極推薦。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董事長兼大公報社長、文匯報社長李大宏高度看好該書在香港的發行前景,指示在報紙、網站、移動端及相關會議上展示該書。澳門學者同盟秘書長、澳門城市大學副校長葉桂平提議在澳門舉辦研討發布會,並表示願向澳門十所高校推薦。同時,香港聯合出版集團、中華書局(澳門)有限公司均對出版該書繁體字版本表現出濃厚興趣。
《中國社會科學報》:在評價和銷售兩個維度上,《新編二戰史》在短時間內都取得如此佳績,您認為關鍵原因是什麼?
季為民:《新編二戰史》是中國社會科學院黨組部署的重大政治任務、理論工程與學術成果,院各職能部門協同推進、全力保障,世界歷史研究所高效組織科研力量,統籌全國學術資源完成書稿撰寫;編輯團隊與專家學者通力合作,反覆打磨文本表述,力求精準傳遞歷史真相與思想內涵。我社以高水平、嚴要求的出版流程,在四個月內高質量完成該書的出版發行工作,使該書成為以「有組織出版」促進「有組織科研」的典範。
《新編二戰史》既恪守史實的權威性與細節的精確性,又融入引人入勝的敘事特質,在學術嚴謹性與可讀性之間達成精妙平衡,成為引發讀者情感共鳴與歷史思考的核心價值所在。
具體而言,該書廣受好評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第一,恰逢重要紀念節點。該書出版於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這一關鍵歷史時刻,契合歷史紀念與家國情懷之需求,彰顯其重大時代意義與深厚情感共鳴。
第二,視角獨特且立場鮮明。突破西方中心主義史觀框架,着力突出中國作為東方主戰場的歷史地位,明確中國共產黨在全民族抗戰中的中流砥柱作用,彌補了相關歷史敘事之不足,契合國內對正確歷史觀的共識,提供了非西方中心的二戰史觀,為海內外讀者帶來新穎視角與思想啟發。
第三,內容全面,考據嚴謹。注重史實考辨與細節呈現。涵蓋第二次世界大戰起源、爆發、全面戰爭、同盟建立、勝利及戰後影響之全過程,涉及政治、軍事、經濟等多重維度,廣泛徵引大量史料文獻、檔案數據及國際名人論述。不僅詳述戰爭進程,更深入剖析戰爭背後的意識形態、國際秩序變遷與人類共同命運的關聯。
第四,回應歷史認知爭議:針對否定二戰成果、歪曲歷史真相的錯誤思潮,該書系統梳理史實,強化對綏靖政策惡果、法西斯罪行等關鍵問題的闡釋,具有鮮明的現實觀照意義。
實現精準有效宣發
《中國社會科學報》:國際社會對二戰歷史的認知並不統一,且在許多議題上長期存在顯著分歧,《新編二戰史》為什麼能獲得海外讀者的積極評價?
季為民:第一,糾正西方敘事偏差。海外讀者對二戰的認知多囿於歐洲與太平洋戰場,《新編二戰史》通過客觀呈現中國戰場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決定性貢獻,彌補了歐美史學界對東方戰場的疏漏,為全球二戰史研究提供了多元視角。
第二,凸顯國際協作價值。詳盡記述中國與其他反法西斯同盟國互動的史實,展現二戰的全球性與協作性,契合國際社會對共同歷史記憶的關切。
第三,恪守嚴謹學術範式。全書避免空談,援引國際史料與第三方視角(如《李頓調查團報告》對日本侵略性質的認定等),降低了海外讀者的認知壁壘,增強了歷史敘事的可信度。而且,該書論證邏輯嚴密,符合國際史學界對實證研究的要求。
第四,契合和平發展共識。通過總結二戰教訓,強調聯合國體系、多邊主義及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重要性,呼應海外讀者對維護和平、反對霸權的普遍訴求。突出「正義戰勝邪惡」「全世界人民聯合起來」等主題,強調國際合作、抵抗運動、人民支援等內容,易於引發海外讀者對正義、和平、合作的共鳴。對戰後秩序重建、國際組織、戰爭罪行審判等內容設有專門章節,契合當代國際社會對歷史反思與全球治理的關注。
《中國社會科學報》:目前來看,《新編二戰史》的發行和傳播效果是否初步達到預期?針對海外受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設計實施了哪些發行策略和宣傳活動?下一步規劃是什麼?
季為民:我們的既定目標為「廣泛傳播,擴大銷售」。目前,第一步目標已取得初步成效,開局良好,但仍須持之以恒推進落實。在新書發布後,我們舉辦了多場圍繞《新編二戰史》的國際學術研討會,來自不同國家的學者均結合自身研究對該書予以高度學術評價。
我社規劃了系統的國際書展英文版宣發及多語種推廣工作。在9月初莫斯科書展期間,通過配套視頻、畫冊等形式展示《新編二戰史》英文版,並與莫斯科國立大學出版社簽署俄文版合作出版協議。今年10月的法蘭克福書展期間,我社將進一步推進英文版推廣,同時協同海外合作夥伴簽署法文版及西班牙文版出版合約;12月南亞國際書展期間,將面向亞洲各國推介此書並推進印地語版本的簽約事宜。
我社還通過X、臉書、Academia.com、領英等社交媒體平台開展定向推廣,分享著作中的創新觀點與核心內容,有效提升受眾關注度與互動性。該推廣計劃將持續6個月,涵蓋預售推廣、銷售推廣及圖書發布後的持續推廣階段。
《中國社會科學報》:《新編二戰史》的海外發行工作中最具挑戰性的環節是什麼?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是如何應對的?
季為民:出版社在海外推廣中面臨諸多挑戰,最具挑戰性的環節是能否精準觸達目標受眾並形成有效學術對話,涉及文化、語言、渠道等多方面因素。對此,我社採取了選題策劃國際化、建立深度國際合作、提升翻譯質量等策略,從內容、渠道、傳播方式、質量保障等方面助力融入國際學術對話、增強話語權。
《中國社會科學報》:《新編二戰史》中英文版在國內外的出版和傳播,對拓展二戰史研究的深度和廣度、推動全球學術界和社會各領域反思二戰教訓,進而更加堅定地維護世界和平與穩定、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起到怎樣的促進作用?季為民:這部著作的價值體現在:構建「全景式」二戰記憶,深化對戰爭複雜性的認知;以「個體與群體」雙重視角,強化對戰爭代價的情感共鳴;揭示綏靖政策惡果,為當代國際安全提供歷史鏡鑒。從中外交流互鑒的角度講,該書以歷史為紐帶,增進中外對「共同記憶」的認同;以「正義與和平」為核心,凝聚人類共同價值;通過「以史立論、以證服人」的傳播方式,助力中國話語向「國際共識」轉化。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
0 /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