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中央廣播電視總台、福建省人民政府、陝西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第十二屆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於9月22日至26日在福州舉辦。9月22日晚,電影節啟動儀式在福州舉行,現場星光熠熠。在本屆「金絲路獎」國際評委會主席陳凱歌的帶領下,由7個國家和地區的13名資深電影人組成的評委會成員集體亮相。他們將評選產生本屆電影節「金絲路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紀錄片等十大獎項。而為表彰名導陳凱歌的卓越藝術成就,組委會特別授予他本屆電影節「電影藝術終身成就獎」。
●文/圖:香港文匯報記者 蘇榕蓉
本屆電影節以「絲路通天下,光影耀閩都」為主題,當晚的啟動儀式以「海絲風情、兩岸交流、閩都文化」為核心元素,以「福船出海,牽星尋影」為舞美主題,寓意揚帆啟航、聯通世界,為觀眾帶來一場融匯藝術與文化的視聽盛宴。
晚會以「過洋牽星」古航海術為視覺線索,在歌曲《福》的悠揚旋律中拉開序幕。開場節目《福》巧妙融入軟木畫、脫胎漆器、連江剪紙等福州非遺與城市符號,實現傳統文化的現代表達,彰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生機與魅力,向來賓展示福州這座「有福之地」的深厚文化底蘊。
整場晚會分為「揚帆」「牽星」「遠洋」三個篇章,分別呼應福州本土、兩岸交流與國際合作,逐步推進,引領觀眾步入一場跨越語言與文化的電影之旅,生動詮釋了「和合共生」的理念。
女子群舞《三條簪》以優雅舞姿展現閩都文化的獨特韻味;歌曲《光影的河》深情謳歌電影藝術跨越時空的力量;國際歌舞《絲路花開》則融合多國藝術風格,由主賓國印度尼西亞呼應「絲綢之路」的主題內涵。
逾2000部作品角逐「金絲路獎」
在本屆「金絲路獎」國際評委會主席陳凱歌的帶領下,評委會成員集體亮相,包括印尼導演加林·努格羅,比利時攝影師馬提亞斯·德爾甫,意大利導演、編劇加布里爾·梅內提,中國編劇、導演陳宇,中國演員王景春,中國演員陳數,中國導演周兵,中國導演、剪輯師范立欣,波蘭導演、剪輯師拉法爾·里斯托帕德,中國香港導演黃家康,法國導演、編劇羅恩·戴恩斯,美國導演安東尼·拉默里納拉。他們將評選產生本屆電影節「金絲路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紀錄片等十大獎項。而林保怡和吳樾擔任推介嘉賓,進行入圍影片推介。
本屆電影節徵片階段反響熱烈,共收到來自全球125個國家和地區的2,856部參賽作品,所有影片共同角逐「金絲路獎」,經過專業評審團隊的嚴格遴選與深度評議,最終有21部兼具藝術水平與思想內涵的傑出影片脫穎而出,成功入圍終選名單,包括來自敘利亞Feras Mouhammad的《暫時的黑暗》、中國祝新的《世界日出時》等12部劇情片,來自烏拉圭Pablo Banchero的《或許我們終將重逢》、中國王洪的《無界之界》等5部紀錄片,來自俄羅斯Victor Glukhushin的《熱帶神話》等4部動畫片。
今年是世界電影誕生130周年、中國電影誕生120周年,電影以其獨特的藝術語言跨越疆域、聯結文明,成為推動人文交流與民心相通的重要力量。自2014年創辦以來,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已成功舉辦11屆,是「一帶一路」倡議框架下具有國際性、綜合性、創新性與開放性的重要電影文化交流平台。電影節全面展示主辦地歷史文化資源,積極講好中國故事,持續促進絲路國家電影合作與產業融合,為青年電影人才成長提供堅實支撐。
進一步深化中印尼交流合作
本屆電影節聚焦國際交流、產業合作、文化惠民和兩岸融合四大板塊,推出12項主體活動,包括啟動儀式、「金絲路獎」評選、主賓國電影活動等。今年也是中國和印度尼西亞建交75周年、萬隆會議召開70周年,電影節特別邀請印度尼西亞作為主賓國,並推出印尼主題電影周等活動,進一步深化中印尼電影合拍、技術協作、市場共享等領域的交流合作。
「來自不同國家的影視作品承載着多樣文化印記,有非常多極具吸引力的故事情節,讓我感覺在與不同文明對話。」波蘭紀錄片導演拉法爾·里斯托帕德表示,借助影視作品,來自不同國家的人得以跨越文化,共同感受全人類共通的情感。
「優秀的電影能夠跨越障礙,成為文化交流的使者。」陳凱歌表示,對於電影的評選,他希望能夠代表「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的文化和歷史,凸顯「文明共建」理念,為跨文明對話搭建起重要橋樑。
0 /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