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樺加沙襲港│粵供港菜加量出貨 香港市場貨源充足

2025-09-23 08:30:06 香港
●深圳海吉星全力保供應,可從各地調撥蔬菜支援深港。香港文匯報深圳傳真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盧靜怡 廣州報道)第18號超強颱風「樺加沙」逼近華南,廣東供港蔬菜業界連日加緊調度,以確保香港市場供應。供港蔬菜企業、東莞莞裕通貿易有限公司相關人員胡先生告訴香港文匯報,公司加工場21日供港蔬菜量增加了三成,22日當天更增加至四成。「平時每日蔬菜供港8車,水果供港2車,昨日蔬菜、水果已出到12車,即使物流停擺,都不會影響香港街市供應。」

颱風前夕,廣東各大供港蔬菜企業十分忙碌,大家爭分奪秒、加密出貨。在供港蔬菜企業、東莞莞裕通貿易有限公司的蔬菜加工場,工作人員忙着將一箱箱來自寧夏的菜心搬上車,裝貨後司機便馬上踩油門從東莞出發,駛往深圳文錦渡關口。胡先生表示,隨着颱風臨近,公司已經連續兩日加大供港力度,單日出貨量較平日增加三至四成。他透露:「相信這兩天都是最忙的時候,貨車進出頻繁。為避免颱風期間物流中斷,我們這幾天要多送一些果蔬到港,確保市面穩定。」

運輸車輛增加 口岸運作仍順暢

據介紹,莞裕通公司的加工場目前每日向香港供應蔬菜約70噸,另有水果20多噸,合計近百噸。胡先生表示,供港蔬菜加工場內每日依然出口基本訂單,而香港的老闆一般因應市場的需求量,大部分在下午密集加單,最遲晚上十點前車輛必須經文錦渡關口過關。「由東莞去到香港市場,大概一個半鐘頭車程,文錦渡過關後再到香港的客戶手裏,大概1小時至1.5小時,很便捷。」他說,連日加車會令裝卸稍為延長,但整體運作仍然順暢。

「因為今年天氣挑戰比往年多,所以我們會提前部署,把風險減到最低。」胡先生坦言,雖然公司和車隊已制定防風措施,但仍會根據實際情況靈活調整出貨,保障香港蔬菜供應始終是第一位。「因為現在大部分供港蔬菜企業都在加量供應,從各地到文錦渡關口的貨車估計會有點塞,但應該問題不大。」

颱風前夕,忙碌的不僅僅是莞裕通公司。22日,香港文匯報記者採訪多家供港蔬菜企業時發現,不少供港蔬菜基地老總電話都是忙音。電話接通後,他們都表示手頭正忙着出貨和電話溝通,訪問時間不斷延後。

●在茂名市電白區,一片剛種下不久的聖女果田裏,幾名工人披着雨衣搶收果苗。 香港文匯報茂名傳真

蔬菜換季期料對基地影響小

在大灣區「菜籃子」蔬菜基地一線,不少農戶正在加固大棚等設施。「現時基地主要作物為菜心、包菜、瓜類以及紅薯等,但大部分田塊正處於翻地整地階段,準備進入秋冬種植期。所以地裏剩下的作物不算多,就幾十畝紅薯在搶收,損失風險相對不大。」位於佛山三水區的廣東寶特農業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吳堅表示,九月份是廣東蔬菜換季,田間葉菜本就不多,大部分供港貨源依賴外省調運,因此預計影響有限。「整體供應是有保障的,菜價不會大幅波動。」

回憶起2018年超強颱風「山竹」來襲的情景,吳堅仍心有餘悸:「那次大棚受損嚴重,災後修補花費了不少時間和人力。」這次面對超強颱風「樺加沙」,他淡定了很多:「過去颱風來襲時信息滯後,往往讓種植戶『手忙腳亂』。但這幾年政府的防災預警體系有明顯進步,不單有短訊,還會打電話、微信群實時推送路線圖和防禦提示。智慧度和重視度都提高了,讓我們能提前部署。」

供港蔬菜企業、香港豐泰農產品有限公司負責人陳峰表示,颱風天供港數量亦有所提高。「很多綠葉菜是來自內陸省份的,所以不會受到颱風影響。我們會增加入貨數量,滿足香港市場的需求。」

政府派技術人員指導農戶防災

香港文匯報記者了解到,颱風前夕,廣東省農業部門已經派技術人員實地查看供港蔬菜基地排水系統運行情況、農業大棚加固狀態,針對颱風可能帶來的強降雨和大風天氣,向種植戶講解防禦要點,並為種植戶送上精細化颱風路徑預報和風雨影響提示。

廣東近年還在積極推動巨災保險,據廣東金融監管局數據,截至7月22日,廣東(不含深圳,下同)保險業累計接收報案8,377件,估損金額2.11億元人民幣。談及此次颱風「樺加沙」災害保險,吳堅透露,目前農作物保險覆蓋有限,政策性保險大多隻針對水稻等主糧作物。他說,設施大棚雖是損失風險最大的部分,卻沒有合適的險種承保,商業險亦因門檻高而難以投保,「所以只能靠自己承擔風險。」

【特稿】農戶爭分奪秒搶收 各地網友暖心打氣

超強颱風「樺加沙」正步步逼近,預計24日凌晨在粵西沿海登陸。陽江、茂名、湛江等地的稻田、果園眼下正經歷一場「搶收大作戰」。不少廣東農戶都將搶收視頻發上社交平台,來自不同地區的網友都為其打氣,希望作物能搶收成功。在茂名電白區,一片剛種下不久的聖女果田裏,幾名工人披着雨衣,彎着腰,把果苗連根拔起,再小心搬運到棚裏。雨點夾着風落下,泥土濺到褲腳,手上的動作卻絲毫不停。「這裏有30畝聖女果苗,我們已經全收好了,等颱風過後再重新種。」廣億銀黑地膜公司負責人容小雲告訴香港文匯報記者:「費人力,但苗能保住,總比被風雨毀掉好。」

海上漁業全面戒備

傍晚,在湛江的田埂上,「90後」農機手阿安開着轟鳴的收割機,在稻浪間一圈又一圈來回穿梭。他一邊忙着收割,一邊把畫面拍下發到短視頻平台,留言裏全是網友的鼓勵。「颱風一來,稻子被風打倒,就全沒了。」他抹了把汗說。這幾天,他每天輾轉兩個基地,已搶收了300多畝,「差不多七百斤稻穀,總算心裏踏實些。」

珠海的農場裏,搶收同樣爭分奪秒。夏場長業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夏國建表示:「今天上午我們就派了20多人,分成幾組——有人剪樹枝,有人加固薄膜,還有志願者來幫忙收水果。目前已經收了七成多,手都沒停過。」

不僅田間,海上漁業也已全面戒備。陽江以東海域,漁船正密切關注颱風路徑,全部提前回港避風;魚排養殖和海洋牧場人員也都撤到岸上。香港文匯報記者了解到,依託南方海洋牧場氣象服務中心的精細化數據,廣東漁業企業能夠隨時調整養殖密度和投餵量,盡可能降低風險。

「大菜籃」隨時調撥支援 深港菜肉果蛋管夠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郭若溪 深圳報道)隨着颱風「樺加沙」逼近,深港市民生活必需品供應保障工作全面啟動。深圳主要農產品進出口商、深農投集團旗下深圳海吉星全力做好近期全市農產品供應保障工作,守穩守好深港兩地「菜籃子」。目前,市場蔬菜日均來貨量近6,000噸,供港蔬菜供應穩定。

自9月21日起,深圳海吉星全面開啟「保供加速度」,聯動深農投旗下36家農批市場、全國種植基地及6萬餘戶夥伴商戶,編織起覆蓋全國的供應網絡;2萬餘名工作人員堅守一線,保障市場24小時高效運轉;超200萬畝基地供應生鮮農產品源源不斷到深港兩地。

從數據看,9月21日,蔬菜來貨量超6,000噸,較昨日增長超11%,來貨產地主要以雲南、廣東及寧夏為主,分別佔比25%、21%、13%。近7日,重點監測的20個蔬菜單品整體均價為4.96元/千克,9月21日均價為5.1元/千克,無較大異常波動。

截至22日19時,海吉星市場22日當天蔬菜來貨量超5,400噸,預計到凌晨超7,000噸。場內檔位庫存量3,500噸、市場及周邊冷庫庫存量超2,000噸,在途貨量超5,800噸。市場供港蔬菜同步提升,今日交易量超2,200噸,增幅超47%。

結合過往經驗,在特殊情況下,深圳海吉星可從惠州海吉星、柳州海吉星、長沙海吉星、成都農批等36個農批市場緊急調撥蔬菜支援深圳市場供應,單日總援馳蔬菜能力可達5,000噸,真正做到「調得進、供得上、不脫銷、不斷檔」。

相關閱讀:

颱風樺加沙襲港

責任編輯: 孫佳藝
評論(0

0 / 255

顯示更多...
相關推薦
評論成功,請等待管理員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