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給「毛孩子」買保險,「保」的是什麼

2025-09-22 15:39:31 神州

「我們醫院70%的寵物主人都為『毛孩子』購買了保險。」陳之昂既是三隻寵物貓的「家長」,也是杭州怪獸寵物醫院負責人。從寵物主到寵物醫療從業者,身份的轉變讓他對寵物保險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買寵物保險基本不會『虧』,它不僅能減輕寵物生病時的經濟壓力,還能促使主人更主動地帶寵物就醫。」

近年來,隨着「毛孩子」成為城市消費新主力,寵物經濟展現蓬勃活力。《2025中國寵物行業白皮書》指出,寵物食品仍是最大的消費板塊,佔據52.8%的市場份額;寵物醫療則以28.0%的佔比緊隨其後,為愛寵增添健康保障成為越來越多寵物主的選擇。

寵物保險究竟是什麼?是「智商稅」還是實用保障?它覆蓋哪些疾病?寵物主又該如何選擇?本報記者就此展開調查。

人手一份寵物保險

是「真香」還是「踩坑」

「在我知道有寵物保險的時候就買了。」2017年,小奶貓「五仁」到家後,範米(化名)便開始研究寵物保險,「我們家給貓的疾病險買得很齊,因為病不起。」

在她初養寵物的年份,寵物保險還不盛行,可選不多。後來某購物平台上線寵物卡送寵物保險活動,範米毫不猶豫購買。「免費保險到期後,看到某支付平台有付費購買寵物疾病險選擇,果斷購入。」

範米表示,剛有寵物險的時候會擔心理賠問題,「以前定點醫院少,不可能為了報銷去找一個可能不靠譜的醫院,或者離家很遠的醫院。」

如今,她已擁有兩隻寵物貓,每月會給它們購入33元檔位的保險。「去年老二因尿閉治療花費5000元左右,最後報銷了1500元,我買的保險單病種上限賠額就是1500元。」

同樣購買33元一個月寵物保險的陳林(化名)近期收到保險公司打來的472.5元賠付金額。「前陣子家裏有一隻『毛孩子』胃炎,看病花了675元,確定醫院是定點醫院後,醫院會開具看診相關發票,按步驟上傳,操作不麻煩。」此外,就診照片也必須同步提交。

陳林向記者展示了報銷單,其中顯示賠付金額為發票總金額675元的70%,即472.5元。「上面顯示29小時完成審核,錢很快就下來了。」

針對寵物保險,也有寵物主提出不同看法。陳星(化名)認為,目前對小病較為划算,但若遭遇大病,保障仍顯不足。「大病治療費可能在1萬元到6萬元之間,而保險有限額,其實幫不上太大忙。」她購買的醫療險月繳33.25元,年保額1.5萬元,但單次事故賠付上限僅為1500元。

線上投保、直賠服務

寵物保險「保」的是什麼

隨着養寵物的人越來越多,寵物保險在國內已經不是新鮮事物。

早在2004年,華泰保險就推出了國內首款寵物第三方責任附加險。2014年,中國人保財險與中國畜牧業協會聯合推出「寵樂保」,一隻名為珍妮的拉布拉多犬成為首隻投保對象,標誌着寵物醫療保險進入新階段。

「早期產品體驗並不友好:投保流程複雜、定點醫院稀少、需植入芯片等,都導致接受度很低。」陳之昂介紹。一位帶寵物看病的主人附和:「那個時候,我們都不買的。」

在陳之昂看來,轉機發生在一些支付平台開始接入寵物險服務之後。線上投保、直賠服務、流程透明、定點醫院擴充……寵物保險迎來普及的契機。

從產品類型看,目前市面上的寵物保險主要分為三類:醫療險、責任險和意外險,其中醫療險是主流。常見的貓咪醫療險通常分三檔:月繳18元、34元和68元,對應每次事故賠償限額分別為500元、1500元和2500元。「中間檔最受歡迎,狗的保費通常更高。」陳之昂說。

「三年生一次病,一年399元(中間檔)的保費就能回本。」不管作為醫院負責人還是寵物主,陳之昂建議購買寵物險。「一隻貓三年保費約1200元,只要有一次生病(比如尿閉、腸胃炎),理賠額很容易超過保費。它不幫你賺錢,但幫你省錢。」

「你不會因為費用問題猶豫要不要治。」目前主流寵物險理賠比例約70%,免賠額逐漸降低甚至為零,材料齊全通常三天內可到賬。

不過,他也提醒,並非所有疾病都在保障範圍內。「先天性疾病,如先天的肥厚型心肌病、先天的髕骨脫位等,通常不賠。」此外,保險還設有單病種年賠付上限、單次理賠上限、年度總限額等,主人在投保前務必仔細閱讀條款。

買的是情感保障

寵物保險該何時投保

「有時候動物看病比人看病還貴,因為人有醫保。」在寵物醫院,這句話道出不少寵物主的心聲。

陳之昂從行業角度分析,寵物醫療成本高主要源於兩方面:人力與設備投入門檻高,以及獸藥價格遠超人用藥。

一家寵物醫院僅基礎設備就需投入約80萬元,包括B超、生化分析儀、麻醉機、呼吸機等。治療過程往往需要一對一服務,如遇不配合的寵物,需兩三名工作人員協作,人力成本居高不下。

藥品方面,相同成分的獸藥價格通常是人用藥的3倍,且損耗率更高。「液體藥開封后一個月內必須用完,按體重『分藥』時剩下的半顆藥往往只能廢棄,這些損耗最終都體現在藥價上。」

在這樣的背景下,寵物保險逐漸成為寵物主應對高額醫療費的理性選擇。

在90後、00後成為養寵主力時,他們更傾向於將寵物視為「家庭成員」,對醫療質量與風險保障的支付意願更強烈。在陳之昂的醫院,有這樣一位家長,「為了讓小貓能活下去,她每隔兩三天就帶來輸液,主人也願意堅持。」這類將寵物當作「家庭成員」的場景正變得越來越多。

因此,在寵物保險知識分享博主雷雨佳看來,只買一份保險,保障可能仍不充分。

她特別提到,目前市面上多數寵物險只接受10歲以下寵物投保,且多為短期險。「一旦出險,次年能否續保存在不確定性。」為此,她今年專門補充了「老齡貓投保攻略」,建議為年長寵物投保三份保險,並盡量保持其中一至兩份不出險,以提高續保成功率。

「很多人等到寵物生病才想起來買保險,但那時已經晚了。」她呼籲,最好趁寵物健康時盡早投保。讓保險分擔看病支出,成為它們生命中的一份安心保障。

(來源:錢江晚報)

責任編輯: 孫佳藝
評論(0

0 / 255

顯示更多...
相關推薦
評論成功,請等待管理員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