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秋颱風一個接一個生成,並將陸續影響我國。在今年第17號颱風「米娜」登陸廣東後,第18號颱風「樺加沙」也正在靠近我國。今天(9月21日),「樺加沙」加強為超強颱風級,成為今年以來西北太平洋最強颱風,預計它將陸續給華南、華東帶來猛烈風雨,並可能以強颱風或超強颱風級別登陸廣東。秋颱風有何特點?中國天氣網統計了1949年至2024年的氣象數據發現,相比夏颱風,秋颱風「狠角色」更多,影響不容小覷。
一年中有四成以上颱風為秋颱風 實力不容小覷
通常,我們把6月至8月生成的颱風稱為夏颱風,9月至11月生成的颱風稱為秋颱風。中國天氣網統計顯示,1949年至2024年間,夏季生成颱風個數為867個,為颱風最活躍季節,而秋季也有859個颱風生成,全年佔比44%,僅次於夏季。

雖然夏季颱風的生成數量是一年中最多的,但從各颱風的巔峰強度來看,秋颱風的實力更勝一籌。1949年至2024年數據顯示,七月和八月的颱風,巔峰強度在颱風及以上級別佔比不足60%(在當月颱風總數中的佔比),而九月和十月颱風的巔峰強度達到颱風及以上級別的佔比都超過60%,其中十月高達74%。

秋颱風路徑偏南 最偏愛廣東海南一帶
與夏颱風相比,登陸我國的秋颱風登陸地點明顯偏南。氣象大數據顯示,夏颱風多在廣東、福建、台灣、浙江等地登陸,在遼寧、山東、江蘇等偏北地區登陸的也比較常見;而秋颱風路徑相對偏南,秋颱風登陸最多的為廣東、海南、台灣和福建,其中廣東高達72次,除2022年的颱風「梅花」一路北上登陸了山東、遼寧外,再無秋颱風登陸江蘇以北的情況。

中國天氣網氣象分析師李寧表示,秋季颱風登陸點南移與副熱帶高壓位置變化有關。颱風一般沿着副熱帶高壓外側活動,進入9月後,副熱帶高壓逐漸東退南移,颱風受到副熱帶高壓壓制,導致路徑也偏南。所以,秋颱風比較少影響到江蘇、山東、遼寧等地理位置相對靠北的省份,影響的勢力範圍集中在華南一帶。
秋颱風遇上冷空氣 災害影響升級
歷史上,曾有多個秋颱風給我國造成過嚴重影響。1949年至2024年共有9個秋颱風以超強颱風級別登陸我國,雖然概率不高,可一旦遇上,破壞力極強。
登陸我國的最強秋颱風還要數2024年的颱風「摩羯」,它以超強颱風級別接連登陸我國海南文昌、廣東徐聞和越南廣寧,這在整個颱風界都是非常罕見的。
排名第二的是超強颱風「Marge」,1973年9月14日,它登陸了海南瓊海,共造成海南省超900人死亡,超6萬人受傷,12.6萬間房屋倒塌,損失慘重。
還有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秋颱風,是2016年的「莫蘭蒂」,在9月15日中秋節當天,它以超強颱風級別登陸福建廈門後,一路向西北方向挺進,給福建、廣東、江西、浙江、上海、江蘇等11個省份帶去狂風暴雨,在颱風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為何秋颱風破壞力如此大?李寧介紹,從春分開始,太陽直射點從赤道向北回歸線移動,加熱了北半球熱帶海洋,海水熱量不斷累積,通常8月至9月海溫達到最高,海溫高有利於颱風生成和能量增強。同時,8月底至9月初,冷空氣開始活躍,增加了氣壓梯度,颱風中心附近風速加大,也有利於颱風強度增強,所以,強颱風或超強颱風在秋季出現概率更高。
李寧提醒,秋颱風的「狠」不僅體現颱風強度上,還體現在災害影響上。由於秋季冷空氣逐漸增多,颱風更容易遇到冷空氣,「秋颱風+冷空氣」是個可怕的組合,兩者聯手往往會激發出猛烈的降水,從而導致更大的災害。
中國天氣網提醒,「樺加沙」可能於24日以強颱風或超強颱風登陸我國,它不僅強度強,後期還可能和冷空氣結合,局地風雨或有極端性,需保持關注。其中,廣東、福建東南部等地累計雨量較大、次生災害風險較高,請公眾及時關注颱風最新動向,提前做好風雨防禦措施,相關海域航行船舶、海上作業平台需做好避風準備。
(來源:中國天氣網)
0 /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