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1日舉行的以「AI量子:量子智能」為主題的浦江創新論壇專題論壇上,上海量子人工智能聯合體、上海量子科技裝備產業創新聯盟宣布成立。同日,上海量子計算十大應用場景發布。
據悉,這一系列舉措圍繞着上海市量子計算行動計劃部署,進一步加大對量子人工智能這一前沿領域的布局,服務於國家量子科技的發展戰略。
上海量子人工智能聯合體(簡稱:聯合體)由復旦大學、上海期智研究院、上海量子科學研究中心、上海人工智能實驗室等12家科研機構和若干量子領域優勢企業組成。據復旦大學物理學系教授李曉鵬介紹,未來五年,該聯合體將重點開展量子人工智能學科交叉研究,突破基礎理論、關鍵核心技術與重點應用,培育高水平量子人工智能交叉人才團隊。
上海量子科技裝備產業創新聯盟(簡稱:聯盟)由上海科學院牽頭,集聚長三角地區量子科技領域的重點企業及部分科研機構,肩負「產業集聚、攻關協同、標準制定、生態打造」四大核心使命。上海科學院院長孫真榮教授介紹,聯盟旨在加強量子裝備產業全鏈條協同,以關鍵元器件研發、核心裝備攻關為重點,提升中國量子科技裝備整體競爭力,加速量子技術的產業化應用。
上海量子計算十大應用場景覆蓋電力、金融、物流、新能源與生物醫藥等領域,不僅聚焦實際應用需求,還致力於展現量子計算在解決複雜問題與推動未來產業變革中的巨大潛力,充分體現上海在量子計算應用與創新方面的前瞻布局和探索精神。
國網上海電科院電網技術中心主任潘愛強介紹,上海電網已經達到了相當高的穩定性和可靠性,但隨着新能源的增多和新型電力系統發展,電網也面臨着一系列問題,供需平衡難度高、穩定運行壓力大,量子科技正是應對這些挑戰的前沿技術,它能讓電網從「穩定」走向「更智能、更安全、更高效」。據透露,上海電力已在研究量子計算優化的可能性,目前正在加速探索量子技術在能源領域的應用,將積極融入上海市量子科技的整體布局,為上海超大型城市電網的更安全、更綠色做出努力。
在當天的浦江創新論壇專題論壇上,來自中國、美國、荷蘭、盧森堡、新加坡等國的量子科技領域專家,通過多層次互動,探討人工智能與原子量子計算、量子信息科學、量子線路優化、量子算法應用的交叉融合,研判量子人工智能領域當下亟須解決的關鍵科學問題和近期發展機遇,共話未來產業應用前景與合作發展。論壇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上海市人民政府主辦,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復旦大學承辦。
科學技術部五司副司長、一級巡視員傅小鋒指出,「量子智能」精準把握了全球量子科技前沿的脈搏,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科技部高度重視該前沿方向,正在抓緊統籌全國優勢力量,開展工作規劃與部署,為發展與合作創造更加優越的環境。
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副主任屈煒表示,量子科技與人工智能的交叉融合成為科技新前沿。上海市將瞄準量子智能這一交叉前沿,充分調動各類資源,全面匯聚各方力量,為科技創新與未來產業發展營造最優的服務,提供最好的環境。
復旦大學副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馬餘剛表示,復旦大學在量子領域,已成立「微納與量子計算機研究院」「理論物理與信息科學交叉中心」等前沿平台,取得千原子陣列、高效量子指令集與AI調控方案等成果,實現更多「從0到1」的突破。
(來源:中新社)
0 /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