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海里的橡皮擦」「困在時間裏的人」「漫長的告別」……阿爾茨海默病是一種複雜且無情的疾病,患者認知功能會逐漸退化,直至喪失生活能力。9月21日是世界阿爾茨海默病日,專家表示,及早識別風險信號、早篩早治,有助於延緩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的疾病進展。
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院長郭洪波說,阿爾茨海默病是一種起病隱匿的神經退行性疾病,以記憶下降等認知功能受損為特徵,最終嚴重影響患者日常生活功能,是老年期痴呆中最主要的病種。

據專家介紹,阿爾茨海默病的致病機理尚未完全明確,目前認為有兩種經典病理特徵:一是腦部相關機制異常,導致大量澱粉樣蛋白在腦內形成塊狀沉澱;二是大腦中的一種蛋白異常聚集,形成神經纖維纏結,影響神經元功能,進而導致神經細胞死亡。
醫生提示,老年人口中的隻言片語,可能是阿爾茨海默病的信號,應當加以注意。
——「你去買菜了嗎?」有人剛問完不久,轉頭又問:「你去買菜了嗎?」廣州醫科大學附屬腦科醫院黨委書記寧玉萍說,阿爾茨海默病早期症狀是近期記憶下降,重複問問題,剛說過的話很快忘記。經常丟三落四,找不到自己的物品,對很久以前的事情還不會遺忘,這可能是阿爾茨海默病的早期信號。
——「你們都不關心我。」有時儘管家人悉心照顧,但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可能感到孤獨和被忽視,這是因為疾病扭曲了他們的感知和判斷,從而產生誤解。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精神(心理)科主任陶炯說,部分患者早期表現為焦慮、輕度抑鬱、淡漠等症狀,隨着時間推移,可能出現認知功能障礙。「家人有時容易忽視這些病情信號,只當是老年人脾氣變了」。
——「那個……就是那個……」老年痴呆的患者還會有語言功能障礙,包括找詞困難、命名障礙、說話不流利等,到晚期甚至無法與人交流。
——「這是在哪?我要回家。」有的患者忘記自己就在家裏,反而對身邊環境感到陌生。郭洪波說,這是一種定向力障礙,在時間、地點、人物或自身狀態的認知判斷上出現混亂,對於阿爾茨海默病患者,這意味着其病情已經發展為中晚期。

如何防治阿爾茨海默病?專家表示,阿爾茨海默病目前無法逆轉病情,但可以通過科學的應對方法降低風險,延緩疾病進展。
一方面,對於健康人群,可通過管理風險因素來預防疾病發生。陶炯表示,科學飲食、規律運動,通過閱讀、下棋、學習等方式多動腦,並且保持積極的社交活動,保證充足睡眠,這些良好生活習慣有利於預防阿爾茨海默病。
另一方面,對於已有輕微症狀或高風險人群,應當早篩查、早干預來延緩病程。寧玉萍建議,老年人進行阿爾茨海默病篩查,有助於早診早治。目前阿爾茨海默病可以採取藥物和非藥物等治療方式,在科學照護下,患者病程可以得到有效延緩。
(來源:新華社)
0 /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