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 新一份《施政報告》提出產業導向發展,要加快引進境外新興產業,帶動經濟多元發展。創新及科技局局長孫東今(21日)晨在商台節目上表示,特區政府扶植的企業,從去年的200多家已增至今年近500間企業有意來港發展,當中包括本地企業及從外地引進的企業。他指,香港發展創新科技幾乎「從零開始」,認為發展新型工業需要「因地制宜、因時制宜」,配合國家發展大勢,協助內地企業「出海」的同時,亦可將香港製造的產品帶到外地。
孫東指出,以產業發展為導向是本屆政府施政的重要方向,但香港地方少、人工貴,發展先進製造業的成本較高,必須要找真正適合香港發展的產業落戶。他指,香港適合發展「中試產業」,即是處理產業大量生產前的最關鍵技術,既符合香港的特點,也能為本港帶來一定收入。而團隊引進企業時,會嚴格要求企業的價值、對本港經濟的促進作用,亦要為本地提供就業職位。
孫東:針對與市民生活痛點最集中範疇開展應用AI
《施政報告》提到,1823服務使用了AI科技,自動辨識市民語音查詢並協助草擬書面回覆,減省約三成處理時間,宣布成立「AI效能提升組」,統籌和指導政府部門於工作中有效應用AI人工智能技術,以進一步提升政府效能,將按優次與部門研究提升效能的需求,目標明年在100個政務環節應用。
孫東說,會優先應用於與市民接觸面較大的部門,可便利市民的政務,「我們要做一些分析,比如說現在的『1823』服務,每個月都有些數據顯示,就是哪些環節、哪些部門收到最多的投訴也好、建議也好,起碼是市民最關注的地方。我們會根據這些數據的分析和整理,針對性選一些與市民生活痛點最集中的地方去開展工作。」他又說,香港生成式人工智能研發中心已開發了「港文通」、「港話通」AI工具,今年內推出市場讓市民使用。

此外,《施政報告》提出,今年內公布新田科技城創科用地的發展規劃概念綱要。孫東指,河套區第一期首三座大樓的創科企業已經陸續進駐,強調會確保生物樣本等跨境流通的安全,「我們的生物樣本,國家是保護的,包括人類遺傳基因、血液製品、細胞等,因為牽涉到國家的生物安全。這些相對敏感的資料、物資有甚麼規章、制度去規管它?針對這個問題,河套香港園區跟創科局一齊制訂了詳細的規章制度、管理制度,確保這些敏感的資料和信息到香港以後會得到妥善保存。」
0 /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