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記者 岑健樂)美國聯儲局減息,各個經濟體面對不同程度的不利因素,市場擔心美國經濟衰退,美元大幅貶值的風險隨之增加。市場上出現「去美元化」的浪潮,以至於全球多國央行與社會大眾都持續大舉購買黃金與白銀等貴金屬作為儲備及風險對沖工具。國際金價今年以來累計升幅約三成,更於9月16日盤中一度高見每盎司逾3,690美元的歷史新高,近期白銀價格同樣向好,頻現新高價,於9月16日盤中一度迫近每盎司43美元,創下14年新高,令白銀投資再次成為熱門理財話題。不少市民對白銀相關產品大感興趣,但如何購買白銀相關產品則未必太了解,本專題將介紹多種投資白銀的途徑並分析銀價未來的走向。
在一眾投資白銀的方法當中,最直接的是購買實體白銀,例如銀條、銀幣與白銀相關首飾品。業內人士指出,一般而言,上述產品大多可以在一眾買賣貴金屬相關產品的商店購買,例如KITCO金拓貴金屬網上商店與帝鋒金銀幣等等。不過值得大家注意的是,如果大家決定在商店買賣白銀的話,部分商店可能會有較大的買賣差價。除了買賣差價較大外,部分商店在回收白銀時,如果不是由自己店舖出品,可能會額外收取費用(例如火耗相關的費用),影響投資回報。
經銀行買賣白銀 差價最少
若選擇在銀行買賣白銀,相關差價則通常比較小,以中銀香港為例,該行截至9月19日下午5時15分的「倫敦銀」每10盎司買入價為3,273元,賣出價為3,291元,差價只有18元。如果想購買銀幣與銀條的話,建議選購楓葉銀幣及長城銀條等由著名鑄造廠製造的產品,因為它們在國際間流通量高,日後回收時亦更有保證。截至2025年9月19日下午5時15分,以一盎司計算,中銀香港楓葉金幣買入價為309元,賣出價為339元,差價為30元;至於長城銀條每10両的買入價為3,873元,賣出價為3,993元,差價為120元。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不是每間銀行與店舖都有充足白銀存貨,因此投資者在購買相關產品前,應先向銀行或相關店舖進行查詢與預約。此外,購買白銀還有一個缺點,就是要找合適的地方存放。由於現時銀行的保險箱服務很短缺,大家可能要自行購買夾萬在家存放實體白銀。
非實體貴金屬產品或涉槓桿
如果散戶想在網上買賣白銀流程又如何?業內人士指出,不同交易商做法都稍微不同,整體而言投資者大多需先開戶,以親身或經郵寄提交身份證影印本、住址證明影印本等,以開設白銀買賣專用賬戶,可查詢銀價及訂購,完成存款或匯款後,客戶可經網上買入白銀,其後再預約提取銀條。值得注意的是,這些電子交易商可能並不限於提供實體白銀交易,亦有其他貴金屬相關產品,而且相關投資所涉及槓桿比率和風險,可能會比較高。
供需失衡導致白銀價格節節上升
對於銀價未來的走勢,市場人士指出,供需失衡導致近期白銀價格上升,為銀價提供堅實的長線支撐,適合投資者購入,作資產保值甚至增值之用。

工業需求處於歷史高位
在需求端方面,市場人士指出,工業需求驅動白銀需求上升,令白銀的工業需求正處於歷史高位,例如太陽能電池和電動車領域等綠色能源產業的快速發展造就了2024年全球工業用白銀消耗量創下6.805億盎司的新紀錄,並預計2025年將持續維持高水平。由於白銀是太陽能電池中不可或缺的導電材料,隨着全球各地政府積極推動可再生能源,對白銀的需求只會有增無減。白銀在電動車電池、車載電子產品、電路板和連接器等多個關鍵部件中都發揮着提升導電性、散熱性和壽命的重要作用,進一步推動了白銀在汽車行業中的應用量。這些新興產業的蓬勃發展都令白銀從傳統首飾轉變為現代工業不可或缺的戰略金屬,推動白銀長線價格上升。

除了工業需求外,白銀作為貴金屬在投資需求方面也相當殷切,一直以來都被視為對抗通脹和貨幣貶值的工具。當全球經濟動盪、地緣政治緊張或金融市場劇烈波動時,白銀、黃金等往往都是投資者資金避險的首選。白銀相對黃金的最大優勢,在於其同時具備工業與金融的雙重屬性。當經濟復甦時,工業需求升高可以帶動白銀價格,市場不穩時又可透過避險資產的特質吸引資金,進可攻退可守。這雙重角色令白銀在任何資產配置中都能佔有一席之地。
市場人士舉例指出,如在2020年3月因新冠疫情導致市場恐慌時,白銀短期下跌至一盎司11.94美元後快速反彈,至2021年2月升至一盎司30.35美元,一年內漲幅154%,而同期MSCI全球指數的升幅為68%,顯示白銀避險的投資價值。
多個主銀礦漸枯竭 限制產量
在供應端方面,市場人士指出,白銀市場連續五年出現結構性供應短缺,2025年預計全球供應缺口高達1.17億盎司。白銀礦業的結構特殊,全球僅約25%的白銀來自主產銀礦,其餘75%都來自其他金屬開採時的副產品(俗稱「伴生白銀」),供應彈性比較低,令銀價較易上升。此外,由於全球多個主要銀礦資源也開始逐步枯竭,加上部分地區(例如墨西哥)也面臨嚴格環保和監管挑戰,進一步限制了白銀產量的增長。

0 /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