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兩女子中環私家診所打针發冷嘔吐現敗血性休克 3人涉無牌行醫被捕

2025-09-18 22:47:13 香港
衞生署仍正調查事件。資料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蕭景源)兩名同為57歲的女子,昨日(17日)到中環一間私家診所接受聲稱含烟酰胺單核苷酸(Nicotinamide Mononucleotide)的靜脈輸注後,隨即出現發冷,繼而發熱和嘔吐。兩人分別前往瑪麗醫院及嘉諾撒醫院求醫,臨床診斷均為敗血性休克,治療後情況穩定,目前仍然留院。其後衞生署聯同警方到涉事診所調查,以涉嫌無牌行醫拘捕3人,案件仍在調查。

涉事私家診所名為「Bioscor Hong Kong」,位於中環皇后大道中70號卡佛大廈2301室,其網站報稱該處提供護髮、美容、護膚、美體及靜脈注射等服務。據悉兩名女事主在首次接受輸注後,即出現上述反應。衞生署呼籲曾在該處所接受注射的人士,如出現發燒、發冷暈眩、嘔吐等病徵,應立即前往公立醫院急症室求醫。

政府成立的私營醫療機構規管檢討督導委員會(督導委員會)已於2013年11月接納其轄下的區分醫療程序和美容服務工作小組呈交的報告,當中建議某些程序因其風險只應由註冊醫生/註冊牙醫施行,包括涉及注射的程序、涉及以機械或化學方法在皮膚表皮層以下進行皮膚剝脫的程序、高壓氧氣治療和漂牙。

因應督導委員會的建議,政府已隨即向業界發出一份須知,提醒他們本身如非註冊醫生/註冊牙醫,便不應施行上述程序,不遵從者可能會因觸犯《醫生註冊條例》(香港法例第161章)或《牙醫註冊條例》(香港法例第156章)而被檢控。衞生署亦已發信給註冊醫生和註冊牙醫, 提醒他們在其專業執業範疇內施行相關程序時,須嚴格遵守他們所屬委員會發出的專業守則。

此外,衞生署提醒市民,任何注射程序只應由本地註冊醫生施行,消費者應了解醫生的全名,並查閲香港醫務委員會註冊醫生名單,同時查詢其專業資格和相關資歷。市民可參閱衞生署區分醫療程序和美容服務網頁以及藥物辦公室的香港註冊藥劑製品搜尋,了解詳情。

衞生署呼籲市民,進行注射程序前,應注意以下健康建議:

‧注射前,先了解程序詳情、潛在風險和可能出現的併發症。徵詢醫生的意見,作知情的選擇;

‧來源不明的針劑沒有品質及效果保證,應拒絕接受注射;

‧如曾對該注射針過敏,或擬注射部位有感染發炎,不應注射;

‧如獲美容服務提供者轉介至醫生施行程序,應要求以書面形式提供醫生全名,了解其專業資格和相關資歷;及

‧如出現感染病徵,如發燒或感不適,應立即求醫。

根據《醫生註冊條例》(香港法例第161章)(《條例》)第28條,除第28(3)條另有規定外,任何人並非已註冊、臨時註冊或獲豁免註冊而從事內科或外科執業,或對某人進行任何醫學診斷、訂明任何醫藥治療或施行任何醫藥治療(包括外科手術)而導致該人受人身傷害,即屬違法。一經循簡易程序定罪,可處罰款20萬元及監禁3年。如循公訴程序定罪,可處監禁7年。

評論(0

0 / 255

顯示更多...
相關推薦
評論成功,請等待管理員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