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施政報告|蓋會霞:特首施政報告教育舉措開啟香港教育發展新篇章

2025-09-18 22:35:42 來論

文/蓋會霞

昨天(9月17日),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發表的任內第四份施政報告引發廣泛關注。此次報告中38項教育舉措尤為亮眼,從建設國際教育樞紐到厚植家國情懷,從提升教師專業素質到推動數字教育,每一項都緊密貼合香港教育的實際需求,化解香港教育的難點,不僅為香港教育未來發展注入新動能,更為香港教育事業的長遠發展勾勒出清晰藍圖。

一、建設國際教育樞紐,打造人才集聚高地

香港一直以來都擁有優質的教育資源,多所高校在國際上享有盛譽。此次施政報告提出一系列舉措,旨在進一步提升香港作為國際教育樞紐的地位。自2026/2027學年起,資助專上院校非本地生自費就學人數上限從40%增至50% ,資助研究院研究課程超額收生自資學額上限由100%提升至120%等等。這些政策調整意義深遠,更多非本地學生的湧入將帶來多元文化,激發學術活力,促進不同思想的碰撞與融合。同時,香港還將成立「留學香港專班」,加大國際和內地宣傳及師生招攬力度,提升香港高等教育的國際知名度和吸引力。

這一系列舉措不僅能吸引全球優秀學子來港求學,還能促進香港高校與國際接軌,提升整體教育品質和國際影響力,為香港匯聚大量高端人才,帶動教育產業和地區經濟的同時,也為香港在金融、貿易、科技等領域的持續發展提供堅實的人才支撐。

二、立德樹人,厚植家國情懷

教育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為誰培養人、培養什麼人始終是教育的核心問題。香港作為中國的特別行政區,培養學生對國家的認同感和歸屬感至關重要。施政報告中提出將愛國主義教育融入日常學與教,推動「心繫家國」活動恒常化、普及化,將內地愛國主義教育設施納入特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推動學生和青年參訪。這些以系統性舉措深化愛國主義教育的舉措,彰顯了特區政府高度重視國民身份認同建設。

施政報告還提出通過組織學生到內地交流考察,提供不少於40個紅色資源行程,推進設立介紹國家發展和成就的博物館及中華文化體驗館,讓香港學生親身感受國家的歷史文化底蘊和發展成就,通過弘揚中華文化增進學生對國家的了解和熱愛。同時,優化高中歷史課程框架,加強憲法和香港基本法學生校園大使培訓計劃,公布《價值觀教育課程定稿》等措施,將有助於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和國家觀,使其成長為有使命有擔當、愛國愛港的新時代青年。

三、提升教師專業,培育高素質教師隊伍

教師是教育的關鍵,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是提高教育品質的保障。香港此次施政報告聚焦教師專業發展,不僅要完善教師註冊機制,研究修訂《教育條例》,引入執業證書和定期更新要求;還要更新教師專業操守指引,強化教師立德樹人精神和教育家精神。

一方面,為教師提供更多專業發展機會,使其能不斷更新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適應新時代教育需求。另一方面,明確教師的職業道德規範,引導教師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和價值觀,以身作則,為學生樹立良好榜樣。只有教師具備高尚的品德和精湛的專業素養,才能培養出德才兼備的學生。

四、推動數字教育,提升教學品質

在數字化時代,數位教育已成為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香港特區政府從優質教育基金預留20億元支援中小學數字教育,並將於2026年發表中小學數字教育藍圖。這表明香港對數字教育的重視,旨在為學生提供更豐富、多元的學習資源和更高效的學習方式。

施政報告提出,藉助數字技術,如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教師可以實現個性化教學,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同時,數字教育還能打破時空限制,讓學生接觸到全球優質教育資源,拓寬視野。通過線上學習平台、虛擬實驗室等工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造力,提升教學品質和學習效果。

面對AI時代的來臨,施政報告提出聯同專業團體推行先導計劃,推進AI教育,加強有關AI的培訓,讓校長和教師認識AI的發展及應用。

總之,李家超2025年施政報告中的教育舉措緊密圍繞香港教育發展需求和國家教育強國戰略,具有很強的前瞻性和針對性。這些令人期待的舉措若能有效實施,將全面提升香港教育水平,培養出更多具有國際視野、愛國情懷和專業素養的人才,為香港的繁榮穩定和國家的發展做出積極貢獻。

香港教育正站在新的起點上,在新動能的推助下,將邁向更加輝煌的未來。

(作者為山東省政協委員、香港教育大學協理副校長(內地協作及發展)兼傳訊及協作處長,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責任編輯: 之袁
評論(0

0 / 255

顯示更多...
相關推薦
評論成功,請等待管理員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