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2025國際青春詩會(中國-拉美國家專場)西安啟幕

2025-09-18 19:29:02 文學
16位中外詩人代表登台,共同托舉起身前的發光球形正式啟動2025國際青春詩會。(陝西畫報社薛鉑)

(香港文匯網記者 李陽波)由中國作家協會、中共陝西省委宣傳部共同主辦的「文明的迴響:2025國際青春詩會(中國-拉美國家專場)」,9月15日晚在西安正式開幕。來自阿根廷、玻利維亞、巴西、智利等拉美15國的40位青年詩人與來自中國的37位青年詩人以詩為橋,將先後走進陝西西安、陝西商洛和北京,共赴一場浪漫而熱烈的詩歌之約。

用詩歌搭建起心靈溝通之橋

中外詩人登台朗誦經典。(陝西畫報社薛鉑)

創立於1980年的「青春詩會」,至今已成功舉辦40屆,是中國影響力最大、持續時間最長的文學筆會,也被稱為中國當代詩人的搖籃。2024年,中國作協創新形式舉辦「國際青春詩會」,請外國詩人與中國詩人共襄盛舉,以詩歌交流推動文明互鑒和民心相通。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這是初唐詩人王勃寫下的千古名句。西班牙語也有一句古老的諺語:『靈魂知己,無需介紹。』」中國作協主席、黨組書記張宏森在開幕式致辭中表示,拉美距中國萬里之遙,但在文化上、情感上,是相通的。詩歌不僅屬於個人、生活、情感,而且屬於民族、時代和整個人類。「儘管你們的詩歌,經由不同經歷和不同文字寫成,但在連接歷史、現實與未來的維度上,大家寫下的又何嘗不是同一首詩?」張宏森認為,當今世界正在發生深刻的變化,各國的前途命運必將緊密聯繫在一起,而詩歌尤其能夠促進世界各國人民的心靈交往、情感共鳴、思想互通。

張宏森指出,近年來,中國作協積極開展與拉美國家的文學交流,通過文化互鑒、互利、互通,進一步增進了彼此理解與欣賞。期待各位拉美詩人充分感受中國文化、中國詩歌以及中國式現代化嶄新氣象,把各自的理解與感受帶回自己的國家、寫到自己的詩中,用詩歌搭建起心靈的溝通之橋,激蕩文明的迴響。

用詩歌講好中拉故事增進友誼

拉美詩人打卡十二時辰主題街區。(記者李陽波 攝)

唐詩是唐文化最傑出的代表,作為唐代都城,長安曾是唐詩創作與傳播的核心舞台,千年前,李白、杜甫等詩人曾在長安留下大量描繪城市風貌與人文精神的詩篇,創造了璀璨奪目的詩歌黃金時代。近日西安市亦正式提出利用三年左右的時間,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唐詩之都」文化品牌,推動唐詩文化融入市民生活、賦能文旅產業。

陝西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孫大光在致辭中表示,詩歌作為跨越國界的語言,是連接不同文化、不同民族的橋樑。拉美詩歌同中國詩歌一樣,是人類的共同精神財富。今天,拉美和中國的詩人在此交匯,希望大家以詩為媒、以文通心,深化交流、互學互鑒,在這片傳統與現代交相輝映的土地上,找到新的靈感、獲得新的啟發,創作更多優秀的作品,用詩歌講好中拉故事、增進中拉友誼。

當日開幕式上,16位中外詩人代表登台,共同托舉起身前的發光球形正式啟動2025國際青春詩會。此外,開幕式現場還進行了豐富多彩的文藝展演,舞蹈《琵琶行》盡顯婉轉深情,情景表演《天下朋友》舞動盛世的開放與包容,創意詩詞秀《東西詩韻匯長安》用不同的文字和聲音描繪詩歌的美好,主題曲《青春火焰》則將現場的氣氛推向高潮。

書寫屬於中拉青春詩壇嶄新篇章

在長安十二時辰,拉美詩人被中國古箏演奏所吸引。(記者李陽波 攝)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豐富。「在拉丁美洲有中國的詩集,唐詩佔據很大一部分。」15日下午,中外詩人走進長安十二時辰主題街區,身着漢服,共遊長安,對話大唐。玻利維亞詩人本哈明·查韋斯認為,唐詩是中國詩詞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唐詩非常不可思議,內容豐富。包括對人生、自然萬物的思考。秘魯詩人尼爾頓·桑蒂亞哥亦表示,李白和杜甫兩位中國古代詩人,他們的詩在拉美是廣泛譯介的,而且也是大學期間必修的課程。

據悉,「文明的迴響:2025國際青春詩會(中國-拉美國家專場)」陝西段行程中,中外詩人不僅參觀了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的秦始皇陵兵馬俑、擁有極其豐富藏品的陝西歷史博物館,還走進陝西高校與學子們進行了交流互動,同時還將赴秦嶺進行詩歌學術對話、參觀大唐芙蓉園。而在北京行程中,中外詩人將先後參觀中國現當代文學展、長城、故宮,並將舉行詩歌座談會和詩歌朗誦活動。

拉美詩人與長安十二時辰「原住民」學習「叉手禮」。(記者李陽波 攝)
拉美詩人着漢服打卡十二時辰主題街區。(記者李陽波 攝)
中外詩人走進長安十二時辰,感受唐韻之美。(記者李陽波 攝)
秘魯詩人 尼爾頓·桑蒂亞哥對唐飾品愛不釋手。(記者李陽波 攝)
責任編輯: 之袁
評論(0

0 / 255

顯示更多...
相關推薦
評論成功,請等待管理員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