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莫楠)嶺南大學(嶺大)昨日舉行「卓越研究及知識轉移頒獎典禮2025」,頒發「卓越研究學者獎」、「傑出新進研究學者獎」,以及「研究和知識轉移項目基金獎」,表揚55位教研學者於2024/25學年的傑出科研與知識轉移成果。當中多位學者研究項目獲研資局資助過百萬,展示了香港學者的創科實力,以及特區政府對香港科研的大力支持。
嶺大校長及韋基球數據科學講座教授秦泗釗致歡迎辭並祝賀獲獎的傑出學者,他表示:「嶺大今年表現突出,在最新一輪研究資助局的資助結果中,嶺大共有49個研究項目成功獲批撥款,總額近三千萬港元,創下歷史新高;其中約10個項目的資助金額接近或超過100萬港元。」他續指「嶺大60全球學者招募」,成功引進了多位來自人文、社會科學及STEM領域的國際頂尖學者,相信這些專家將為大學爭取更多來自研究資助局或其他機構的額外經費,從而提升香港的創新實力。

其中,秦泗釗領導的研究項目「從複雜的動態數據中找尋關鍵資訊以提升AI預測準確度」,獲研資局優配研究金資助近90萬港元,研發一個智能數據分析框架,用於從龐大而複雜的工程數據集中提取核心資訊。傳統模型往往因數據量過於龐大而難以準確解讀和解釋預測結果。研究團隊針對此痛點設計出一個「降維預測器」,既能簡化數據結構,又能並提高預測的準確性,並採用了人工智能技術,包括長短期記憶網絡和變換器模型。
而嶺大獲最高資助金額的研究項目「在變化的世界中珊瑚的韌性:調查浮游生物攝食與珊瑚白化之間互動的基因因素」,由科學教研組助理教授(校長卓越青年學者)Inga Elizabeth Conti-Jerpe領導,獲約138萬港元資助。研究將以易白化和抗白化兩種珊瑚物種為研究對象,並使用穩定同位素及基因表現分析技術,在不同食物及溫度環境條件下進行測試,探討珊瑚的攝食策略如何影響其在氣候變化下抵禦白化的能力。研究成果將有助於預測珊瑚對氣候變化的反應,並為保育及管理工作提供科學依據。
嶺大諮議會主席黃志光強調,創新是推動嶺大發展的重要引擎,並特別提到多項新舉措,包括啟動超算中心「嶺南HPC NexT」、開放人工智能工具如ChatGPT及DeepSeek不同版本的應用、成立亞洲首個「聯合國大學 - 嶺南大學人道及創新科技中心」、以及設立嶺大深圳研究院等,展現嶺大在科研和創新的投入,會在現有成果的基礎上,再創高峰。
獲得研資局資助、金額接近或超過100萬港元的項目涵蓋多個學術領域,包括電機與電子工程、化學工程、數學及物理科學等。
0 /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