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施政報告|閻偉寧:施政報告謀新局 北部都會區發展開新篇

2025-09-18 16:15:39 來論

文/閻偉寧

昨日(17日),特區政府發布新一份施政報告,以系統性規劃為香港未來發展謀篇布局,既延續了積極進取的施政風格,更在經濟升級、科創培育、區域協同等領域提出突破性舉措,為新時代香港高質量發展搭建起清晰框架。其中,北部都會區的專項規劃更是亮點突出,以高規格統籌、創新性模式為香港區域發展翻開全新篇章。

從整體來看,這份施政報告的「謀新局」體現在多維度的戰略突破中。報告始終緊扣國家發展大局,將香港定位與國家戰略緊密銜接,充分釋放「一國兩制」下的獨特優勢。在經濟領域,既聚焦鞏固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的傳統根基,更着眼培育新增長極:提出建立國際黃金交易市場,旨在進一步拓寬香港金融市場的深度與全球輻射力;加大科研投入、完善創科生態體系,則是為了吸引全球高端人才與創新企業集聚,推動香港從「傳統服務業為主」向「科創與產業融合」轉型,為長遠發展築牢科技支撐。這種「守根基、拓新局」的思路,讓香港在全球競爭中既保有優勢,又能突破發展瓶頸。

而報告中最能體現「開新篇」的,當屬北部都會區的全方位規劃。作為香港未來發展的戰略核心區,北部都會區不再是簡單的區域拓展,而是以產城融合、產學研協同為核心的全新發展範式。報告明確成立由行政長官親自主導的北都發展委員會,下設發展模式設計、大學城建設、全流程管理等專項工作組,這種高規格、跨部門的統籌架構,徹底打破了以往區域發展中多頭管理、效率不足的問題,為規劃落地提供了頂層保障。

在具體推進路徑上,北部都會區的「新」更體現在運營模式與制度創新中:摒棄傳統價高者得的土地出讓邏輯,轉向產業綁定模式,確保入駐企業與區域產業定位高度契合,推動高端製造、科研轉化等產業集群化發展;規劃建設的大學城,不僅是高校的空間集聚,更強調學科與產業深度對接,讓頂尖科研資源直接服務於產業升級,為區域發展輸送「智力活水」;此外,專案監督辦公室的設立加速工程審批效率,專屬法例的制定為簡化流程、吸引科創企業提供法律支撐。這些舉措層層遞進,讓北部都會區從規劃藍圖向落地實景的轉化路徑更清晰、更高效。

要讓施政報告的「新局」落地、北部都會區的「新篇」走實,離不開社會各界的協同發力。商界應主動把握新局中的機遇,既要積極參與國際黃金交易市場等金融新平台建設,豐富香港金融業態,也要聚焦北部都會區的產業定位,布局高端製造、科創研發等領域,實現企業發展與區域升級的共贏;學術界需以產學研協同為核心,推動高校與北部都會區的產業需求對接,將實驗室裏的科研成果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生產;普通市民則可通過參與政策諮詢、支持區域建設,成為香港發展的參與者而非旁觀者,共同營造上下一心、共促發展的社會氛圍。

這份施政報告,既是香港應對全球挑戰、突破發展瓶頸的解題方案,也是開啟區域協同、產業升級的行動指南。相信在特區政府的統籌引領下,隨着「新局」的逐步展開、北部都會區「新篇」的持續書寫,香港必將在國家發展大局中找到更清晰的定位,實現經濟持續繁榮、社會長治久安,為「一國兩制」實踐注入更多活力。

(作者為中國僑聯委員、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協委員)

責任編輯: 之袁
評論(0

0 / 255

顯示更多...
相關推薦
評論成功,請等待管理員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