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施政報告│李家超:本地工人就業優先 外勞價值可令部分行業繼續營運

2025-09-18 13:18:02 香港
補充勞工優化計劃下餐飲業輸入侍應生及初級廚師的相關要求收緊,僱主進行本地招聘時間由4星期延長至6星期,李家超解釋,這兩個工種佔輸入外勞人數約一半,政府要先針對明顯問題。(資料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 新一份《施政報告》提出,會確保本地工人優先就業,打擊濫用「補充勞工優化計劃」(優化計劃)行為,由今日(18日)起,「補充勞工優化計劃(優化計劃)」下申請輸入侍應生及初級廚師時會實施新要求,包括僱主進行本地招聘時間由4星期延長至6星期等。行政長官李家超今(18日)晨出席施政報告聯合電台節目時強調,本地工人就業優先政策不變,但本港勞動人口減少及老化,須容許企業聘請足夠人手;並重申政策清晰,輸入勞工政策不可濫用。有聽眾指,一些外勞並非居港,不能為本地創造經濟效益。李家超回應指,外勞的價值在於令部分行業可繼續營運。

聽眾陳先生指,自己家住東涌,在機場國泰城做臨時工,公司最近請了很多住於珠海的外勞,這些「隱形」就業人士,令大部分人失業,「他們賺香港的錢,住在珠海、在內地消費,對香港經濟一點也沒好處。」

李家超指,輸入外勞協助香港企業繼續營運,即使有外勞不住在香港,同樣有經濟價值。政府於2023年研究過本港整體勞動人口,發現較2018年減少19萬,60歲以下勞動人口比高峰期少30萬。在2023年部分行業欠缺勞工,缺少達8萬多人,其中洗碗、洗衫以至園藝等行業都欠缺勞工,如果有關行業無足夠勞工,會影響巿民,「雖然他在香港以外住,但他令行業可以營運,這是經濟價值,否則小巴沒人駕駛,我們就沒小巴可坐,所以(補充勞工優化計劃)這是有道理。」但強調輸入勞工政策不可濫用,政府亦會打擊黑工。

李家超指,已經針對輸入侍應生及初級厨師外勞提高要求。他續解釋指,這兩個工種佔輸入外勞人數約一半,政府要先針對明顯問題,日後視乎情況動態調整。 他重申,目前部分行業的確欠缺人手,需要精準輸入外勞,否則企業倒閉,都會影響本地工人。

議員關注會否為輸入外勞設上限 李家超:要「動態」檢視情況

李家超及後出席立法會答問會,就《施政報告》回應議員提問,多名議員關注會否為輸入外勞設上限;亦有提到除餐飲行業外,其他行業也有本地工人失業現象,期望政府繼續跟進,一併收緊,並有建議設熔斷機制,若單一行業的失業率超過某個數值,行業必須停止輸入外勞。

李家超指,政府要「動態」檢視情況,又重申政府當年制定輸入勞工政策時,考慮到本地勞工減少和勞動人口老齡化,因此容許人手短缺的行業輸入外勞。

他強調,反對僱主濫用輸入外勞機制,施政報告就輸入外勞較多的工種,包括侍應生及初級廚師收緊要求;同時要求保安局加大力度打擊黑工;勞工及福利局亦會嚴格審批輸入外勞申請,「任何輸入勞工申請都是嚴格審批,我們現在引進措施,除在個別行業延長本地招聘,要證明請不到人,由4星期增加一半時間,到6個星期之外,我們還會動態留意。首先在這兩個佔輸入勞工最多比例的工種,即差不多一半,如果收效,證明是可用方法。當然如果情況仍不符合要求,當然可有新做法。」

評論(0

0 / 255

顯示更多...
相關推薦
評論成功,請等待管理員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