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文匯全媒體報道)行政長官李家超今日(9月17日)發表新一份施政報告,圍繞經濟與民生兩大主軸着墨,提出一系列推動經濟轉型、提速北都區發展、促進人工智能(AI)應用等舉措。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今日於灣仔街頭採訪市民,了解他們對新一份施政報告的意見看法和關注重點。
市民溫先生表示,他對施政報告中關於創新科技的內容尤感興趣,特別是提到設置「AI效能提升組」。他提到,其所在的同鄉社團早已有利用AI提升行政效率的想法,希望借鑒政府未來的措施來進一步優化社團工作。他亦關注河套香港園區的發展,認為有助於青年就業。他還回憶,施政報告有提及創新創意文化方面,期望政府未來為業界提供更多支持。
市民蕭先生年事已高,對養老政策最為關注。他表示,政府增加「長者社區照顧服務券」數額的確是進步,雖受惠者有限,但「有總比無好」。被問到北都區發展的話題,他指建設是長遠計劃,對長者影響不大,是年輕人的希望。他表示,未來世界屬於年輕人,希望政府可以增加教育補貼,幫助青少年讀書。
剛剛從民政處拿到施政報告的市民劉女士表示,雖然還未詳細閱讀整份施政報告,但她對「城中學舍計劃」印象深刻。她認為,政府簡化商業大廈改建學生宿舍的手續,有助提升大廈使用率,減少空置。對於政府將提速發展北都區,劉女士提到,北都區靠近深圳,且發展還在初級階段,建設北都區可為市民提供更多住房,滿足大家的居屋需求。在鼓勵生育方面,她認為除新生子女減稅外,解決住房問題更為關鍵,「談生仔要住咗屋先」。
市民張太受訪時指,施政報告提出的「部門首長責任制」十分重要。她提到,早前發生的天恩邨精神病母子墮樓事件,認為過程中政府處理欠佳,強化問責制度可加強高級公務員的責任意識。此外,她提到自己經常往返內地與香港,政府計劃在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設立「無感通關」試點,可以為市民帶來更多便利。
(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劉鴻霖報道)
0 / 255